第二百八十一章 曹文刚的决心-《南宋之我主沉浮》


    第(2/3)页

    “四川不比两淮,更是比不上京城,条件颇为艰苦,需要做的事情也很多,你出身官宦之家,自小就是锦衣玉食,既然想着到四川去,那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当然,我相信你是能够吃苦的,也是能够做好所有事情的。”

    “哥哥的教诲,宗元记住了,宗元一定不会辜负哥哥的期望。”

    “还有一件事情,你需要注意,大凡会试和殿试之后,高中进士的学子,都是要找寻师门的,为自身找寻一个靠山,也让自身的前途更加的光明,这已经是朝廷的惯例,现如今绝大部分的学子,都是想着拜在贾右相门下的,良禽择木而栖,他们辛苦读书那么多年,有了功名之后,不希望被埋没,这可以理解,但你不能够这样做,就算是有人主动示好,你也切记,不要拜在任何人的门下,这一点至关重要。”

    “宗元绝不会这样做,刚刚宗元已经说过,听从大哥的教诲。”

    吴邵刚再次满意的点头。

    “你我之间是一家人,平日里不必要那么拘谨,日后我对你的要求可能颇高,希望你能够明白其中意思,我也希望你满腹的才学能够得到施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任何一个有着抱负的读书人,都是有着此等想法的,我说的直白一些,读书人能够衣锦还乡、光宗耀祖,那是何等的荣耀,有着这样的想法是不错的,可做事情必须要一步一步来,不要好高骛远,以至于大事情做不好,小事情不愿意做。。。”

    吴邵刚说到这里的时候,曹文刚脸色微红,不自觉的低下头。

    对于曹文刚这样的官宦之家的子弟,吴邵刚大致了解。

    曹文刚与吴绍武不一样,吴绍武是依托自身的能力和圆滑,一步一个脚印,从最底层慢慢升迁的,知晓下面的疾苦,也知晓官场上面的诸多规矩,更是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位置,可曹文刚不一样,自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做大事,进入朝廷就是出将入相,这类年轻人,往往陷入到一个怪圈之中,刚开始进入朝廷,老子天下第一,自命清高,一旦遭受到打击,要么陷入到偏激的思维之中,特立独行,眼睛里面容不得一点沙子,以至于最终被无情淘汰,一辈子碌碌无为,要么转变特比快,马上就适应了官场的氛围,依托自身的学识,转圜其中,如鱼得水,最终陷入到同流合污的氛围之中。

    真正能够出淤泥而不染的年轻人,是很少见的。

    这方面,吴邵刚必须要提醒曹文刚。

    吴邵刚的话说完之后,屋子里面沉默了好一会。

    仔细思索了吴邵刚话语的曹文刚,终于抬头开口了。

    “大哥的教诲,宗元还需要时间领悟,短时间之内不敢说全部清楚了,日后宗元跟随大哥做事情,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大哥尽管教训,宗元虚心领教,及时改进。”

    吴邵刚第三次点头,今日的交谈,他对曹文刚的印象很不错。

    “宗元,该说的我全部都说了,该仔细想想的地方,你还有时间领悟,会试和殿试,来年四月就全部结束了,最多五月份,你就可以到四川来了,到时候我会做好一切的安排,明日我就要回到四川去了,带我向曹太公问好。”

    曹文刚离开之后,留下了一封信函。

    信函是曹同轩写的,一手刚劲的笔迹,让人看着很是舒服。

    这封信,吴邵刚看的很是仔细,整个下午的时间,他几乎都没有离开房间,一直都在思索什么。

    吃过晚饭之后,吴邵刚没有马上回到房间去,而是要求曹文刚陪着他在村子里走走看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