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耕地问题-《南宋之我主沉浮》


    第(2/3)页

    毕竟有一个蒙古王朝,人家本来就非常的强大,只是因为内部的原因,暂时腾不出手来征伐,等到人家缓过气来,大宋王朝的末日也就来临了。

    吴邵刚也清楚,公田法最终是失败,不可能推行下去,任何一个好的政策,都是需要有一帮人去执行的,在贪官污吏充斥的官府内,吏治完全**,想要真正的推行公田法,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权贵总是会想到各种各样的办法,避免自身的损失,而最终吃亏的,还是没有根基的自耕农和商贾,这些支撑大宋王朝繁华富庶的中产阶级人数将急剧减少,且那些手握尚方宝剑,不遗余力的推行公田法的各级官吏,同样能够从中获取到大量的好处。

    最终的结局,就是大宋王朝集急剧的衰落下去,寻常的百姓更加的贫穷,以至于最终走投无路,而等到蒙古大军展开进攻之时,宋军一溃千里,根本无法抵御,大宋最终灭亡。

    吴邵刚能够认识到这里面的弊端,但是短时间之内无力改变。

    不过吴邵刚可以在潼川府路实施彻底的改革。

    遭遇战火的潼川府路,权贵富户遭遇到毁灭性的打击,当初刘整叛乱,就杀掉了不少的官吏,洗劫了大量的富户,能够逃离潼川府路的权贵富户人数很少,吴邵刚接手的潼川府路,满目疮痍,一片荒凉。

    这恰恰能够让吴邵刚从头起步,前提就是让潼川府路稳定下来,让老百姓稳定下来。

    这一步吴邵刚做到了,强大的合州御前诸军,能够保证潼川府路的稳定,能够让百姓稳定,接下来就是解决土地问题了。

    一年时间过去,因为无法及时腾出手来明确土地的归属,故而大量的土地都是各级官府直接掌握,在土地上面耕种的百姓,名义上是阻拦官府的土地,承担官府规定的赋税,而在这一年时间,对土地精确的统计业已完成,包括哪些土地属于权贵富户,哪些土地依旧属于农户的等等,全部都调查清楚。

    接下来吴邵刚要动手了,要开始确立自耕农的数量,要将大量的土地拨付给无地农民,唯有这样做了,才能够让潼川府路走上一条持续稳定的展道路。

    泸州府衙,厢房。

    黄家明详细的介绍了耕地统计的情况,以及已经开始的春耕的情况。

    农户的积极性是很高的,几乎所有的土地都被耕种了,除开极度偏远的地方,可能出现少量荒芜的土地,人户集中的村镇压根不可能出现荒田。

    去年一年风调雨顺,粮食获得了丰收,加上各级官府严格执行了规定,让老百姓家中有了余粮,生活方面至少得到了保证。

    残存的富户,其拥有的土地,同样被官府租赁出去,只不过获取的赋税,按照一定的比例,返回给这些富户,让他们也能够安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