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章 庄子《齐物论》白话文(六)-《庄子的故事》


    第(3/3)页

    所以说:真正地“道”没有宣扬它依然存在,永远存在;辩说的最高境界是无须辩说,真理摆在那里就是最好地辩说,事实胜于雄辩;最大地仁爱不是做表面文章、做宣传搞形势,而是实际行动和结果;

    最正直廉洁的人,是不注意谦让这些表面形式的礼节的;真正勇敢、有勇气的人,是从来不惧怕别人,更不妒恨别人,敢于面对。

    道就摆在我们的面前,从来不宣扬自己;言辞表达总有它表达不到的地方,有些事只可意会无法言传,无法用言语表达清楚;仁爱不是做表面文章、做宣传搞形势,做表面文章、做宣传搞形势那就不是真正地仁爱了;

    一个人正直廉洁到了没有人说他有缺点的地步,那绝对是不真实的,是做假做出来的,是做宣传搞形势,做表面文章当典型树模样树出来的;勇敢、有勇气的人要是因嫉恨而跟别人生争斗,那就不叫勇敢了。以上说的这五种情况,本来是很好地,自然而然形成地。结果!却因为刻意追求而变了模样。本来是圆的,结果却变成了方的。

    所以说!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那才是真正地明智。

    有谁能够真正明白什么叫“不言之辩”、“不道之道”呢?

    什么叫“不言之辩”?就是不需要用言辞去辩说,事实胜于雄辩,这就是不言之辩。什么叫“不道之道”?就跟“道”一样,不需要宣扬,它依然存在,永远存在。

    如果有人知道这些道理,那么!此人的智慧将是无限地大,比天地还要大,简直是一个无限大地仓库。无论注入多少东西进去,它不会满盈,无论取出多少东西,它也不会枯竭。而且!他的智慧大到都不知道自己的智慧出自哪里?是怎么来的?

    这就叫做潜藏不露、内心明了。葆光,内心中有无限智慧,智慧之光。

    从前尧向舜问询,说:“我想征伐宗、脍、胥敖三个小国,每当上朝想与大家商量的时候,心绪总是不宁,这是什么原因呢?”

    舜回答说:“那三个小国,就像生存于蓬蒿艾草之中一样,阳光有时候照不到里面去。你总是耿耿于怀心神不宁,为什么呢?

    你觉得你做得不好,没有照顾好那里的人民。所以!想征伐那里,让那里的人民过上好日子。

    可是?要是去征伐的话,又必须带来生灵涂炭。所以!你心情不宁,拿不定主意。

    过去十个太阳一块儿升起,万物都在阳光普照之下,而你的崇高德行远远过了太阳的光亮,还愁照不到那里去吗?照亮那里,只是时间的问题,早晚会照亮那里的。”

    欲则不达!所以说!墨家与儒家所鼓吹的治世思想,都是急功近利。甚至!是在忽悠人!就跟昭文弹琴,师旷编写乐律,惠施高谈阔论一样,都只是求生存的一种技能而已。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