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章 八百一十六,很多,非常多-《王老实的幸福生活》


    第(2/3)页

    王老实若无其事的拿起材料来,淡淡的说,“今儿中午刚打来电话说的。”

    宫二瞪着眼,喘了几下粗气,无奈的又放回去。

    接着看。

    很快,王老实发觉看这玩意儿挺有意思,至少能当个喜剧剧本欣赏。

    有意思啊。

    金康达拟在鲁东建设一个培训基地,因为他们的工厂,就是典型的血汗工厂,工人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工作压力,每天入职和辞职的人川流不息。

    虽说是铁打营盘流水的兵,过分的人员流动,会增加不良品率,拉高产品成本。

    解决办法就是在工人入职前,先期进行培训,保证工人入场后用最短的时间适应生产线的需求。

    从人性角度上说,王老实认为金康达基本没把工人当人看,甚至都不如机器。

    泽城是鲁东的人口大市,在泽城西侧,还有一座人口大市,劳动力输出是他们的强项。

    在激烈的竞争后,泽城胜出,拿到了金康达培训基地的项目。

    再往下看,王老实忍不住惊叹,“大手笔啊!你们鲁东真这么有钱?”

    宫二顿时脸红。

    第一次知道这个事儿的时候,宫二自己都觉得是不是理解能力突然崩溃,导致信息量摄入失调。

    金康达玩儿得真高,一分钱不出,只保证只要该基地培训合格的学员,金康达照单全收,每一个学员他们给基地800元培训费。

    基地根本不会赔钱,只要喊出培训合格包工作,那些想要外出打工的老百姓绝对舍得掏钱,别看平时怨气不说什么都敢,可真要是政府主导某些事,老百姓是非常相信的。

    整个基地按照这个设想,必须赚钱,还是赚大钱。

    摆在眼前的困难就是资金,整个基地投资总额达到三十二亿,计划四年内建成,分三期,第一期,当年建设,当年投入使用。

    泽城方面也舍得下本儿,拿出了一千五百亩土地,按照2万一亩给该项目,还承诺将来用税收返还。

    看到这儿,王老实忍不住跟宫二说,“以后再有这好事儿麻烦二哥透露点消息不成吗?”

    宫二脸憋得跟紫茄子一样,他哪儿还听不出王老实的冷嘲热讽来。

    后边的事儿就更顺理成章。

    泽城出了个大老板,姓吴的,喊着回报家乡的口号,拿着大哥大,嘴里叼着牙签,披着黑色风衣,身后跟着一靓妹拎包儿,两个壮汉貌似保镖,最不能缺的是还得有一戴金丝眼镜的,俗称律师,手里拿着辉煌的业绩宣传单。

    吴大老板张嘴就一句话,“钱算什么?它在我眼里就是一数目字儿,只有花出去才叫钱!”

    先不谈投资,也不说项目,吴老板特豪爽,“我先带你们去考察,见识一下人家金康达的培训基地是啥样儿的,剩下的,咱回来再说。”

    所谓的考察,是泽城主要领导率队去的,吴大老板全程陪同。

    一个月后,在多级领导的见证下,吴老板的公司与泽城签订了这个被称为惠民工程的项目协议书,泽城方面敲锣打鼓,美得找不着北。

    大干快上,路绿灯,传说中的“三边政策”,边建设、边报批、边完善。

    省里的领导也有指示,在会议上肯定了泽城速度。

    从此这事儿再无阻碍。

    吴大老板人家玩儿的很有档次,到处宣扬他的资本运作能力。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成为鲁东宣传的重点。

    吴老板自然风光无限。

    问题是你老吴得真金白银的掏得出东西。

    没有也成,你那资本运作甭管是坑蒙拐骗偷,能有钱也不是问题。

    工程开始不到一年,就停工了,施工方再也垫不起资,老吴同志也拿着土地抵押贷来的款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姓吴的孙子真是坑了不少人哟。

    王老实也算半个专业人士,在他眼里,整个事情就是一处闹剧,每一个环节都在违规违法。

    甚至只要有一个环节认真一下,不至于闹成今天这个烂泥坑一样的局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