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京师报捷-《明贼》
第(2/3)页
那么撤兵便必须提前,而且还要出人意料。所以代善连夜整军,天一亮就带着大军主力匆匆北上,只留下了两万汉军留下來堵住山海关内的明军,防止他们出城追击。另一方面也作为接应萨哈璘北上出关的接应兵力。
代善临走前命斥候由义院口入关命萨哈璘撤出长城,并统带他留下的两万汉军,无论如何也要将山海关内明军挡在关内。与此同时,又修书一封往奉天……
不过,代善却沒打算灰溜溜的走掉,沿途又将明军各地重新修好的堡寨彻底破坏代金,凡是能烧毁的都放了一把火付之一炬,不能烧毁的则以红夷大炮击毁。
便如此一路走,一路破坏,他要彻底将辽西走廊宁锦防线变成一片废墟,让明朝多少年來的心血彻底毁于一旦,且想要恢复旧观沒个三年五载便是做梦。
同时,代善还有个达谋划,目标就是那挡在他回师路上的锦州城。
……
大明京师,天子朱由检早上刚刚起來就觉得右眼皮直跳,俗话说左眼跳福,右眼跳祸。右眼跳个沒完沒了,肯定不是好兆头,小朝会上几位重臣絮絮叨叨他全然沒放在心上,只惦记着今日可不要出了什么祸事。
由于内阁的几位重臣相继派了出去,朱由检又补了几个人进入内阁。其中就有新晋兵部尚书陈新甲,以及取代刘觉斯任刑部尚书的刘泽深。
这二人中,朱由检尤其对陈新甲颇为中意,几次奏对都深得其心。尤其是关于眼下局势的一番评判,说的有理有据,很让人眼前一亮。
比如这河南川陕肆虐的流贼和满清同时发难,面对如此窘境,陈新甲便直言此时不宜与满清死战,而是可以做有限让步,然后聚集精兵强将全力将流贼镇压下去,等中原局势稳定,就算鞑子再次发难也好从容应对。
这是阁臣之中,头一次有人如此清晰的提出了先后方略,建议之中的细节中也不乏亮点之处,使得朱由检对其欣赏之至。
眼下重位阁臣们讨论的便是山海关之局势的应对之法,诏告天下兵马勤王的诏书已经发了下去,陈新甲对此持反对态度。他认为,鞑子势必不会深入关内过甚,仅凭京师之兵自保足以,且辽东到山海关路途遥远,粮食转运不易,随着时间渐长清兵粮草必然会难以为继,届时他们必会无奈撤兵。
但话虽如此,可这个责任谁都担不起,朱由检也不敢如此。于是明发上谕,所谓诏告天下兵马勤王,其中的主力无非是杨嗣昌在河南掌握的剿贼大军。本來剿贼已经卓有成效,可这勤王的诏令一下,不管有天大的事都得放在一边,由此河南的局势便又乱了起來。
几位阁臣此时争执的便是杨嗣昌起兵北上后,河南局势进一步糜烂的八百里急递。
陈新甲责怪张四知不该一力主张调杨嗣昌入京,而是应该将其留在河南,否则河南局势何至于如此。
张四知却吹胡子瞪眼,丝毫不想让。
“杨嗣昌走了不过是河南一地糜烂,他若不來糜烂的就是京师,别忘了京师里住着皇上,惊着皇上你们谁负得起这个责任?”
说到责任二字时,张四知的嗓音尖利至极,让人有种歇斯底里的错觉。
此言一出,谁还敢接茬?难道说让皇上冒险吗?陈新甲悻悻的闭口不言。其实,张四知的心思他如何不明白,无非是打算着不想让杨嗣昌在河南将功补过,如今好了,杨兵北上河南局势糜烂,有功自然是谈不上,可辽西的过却还背在身上,等将來战事结束,必然是要受处罚的,如此张四知升任内阁首辅最大的障碍便会就此扫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