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远虑近忧-《明贼》


    第(2/3)页

    一念及此,程铭九当即令人呼喊大将军來了,援兵來了。

    训练有素的三卫军步战营喊起口号來都整齐划一,直透云霄,很多蒙古八旗的军将都听得懂汉话,在见到汉军旗崩溃的逃兵之后本就心惊不已,突然又听到三卫军纷纷呼喊,他们的援兵來了,一个个也顿时战意全消,士气陡然急转直下,进攻的势头就此就矮了下去。

    战场的形式在李信出现以后,一边倒的倒向了三卫军。突然袭击的目的达到,这一千多骑兵的作用也就到达了极限。随着战事的推进,汉八旗彻底完蛋,蒙古八旗也随时准备逃走,整个战场的胜局基本已经被三卫军锁定。陆九准备冒险去追击鲁之藩,李信也不再阻拦,任由他去。

    不过他却对此并不抱多大希望,如果鲁之藩能在率先逃走的情形下还能被陆九生擒活捉,那多尔衮的一双眼睛可算是瞎的可以。

    李信的判断果然沒错,鲁之藩早就逃之夭夭,陆九在乱军之中左冲右突,一直都沒发现鲁之藩的影子,气急败坏之下便追着一群溃兵猛冲猛打,一时间倒斩获颇多,杀敌无算。

    李信并沒有随之加入追杀的行列中,而是带着亲兵赶往一处光秃秃的高地,俯瞰整个战场。只见绝大多数的汉军旗步兵都争先恐后的逃窜进密林之中,而大股的蒙古八旗骑兵则只能沿着官道逃窜,相对追击那些进入密林的溃兵,追击蒙古八旗的骑兵们更为容易一些。他当即令人吹角挥动令旗,让陆九放弃追杀汉军旗,转而追击蒙古八旗骑兵。

    这股蒙古八旗骑兵也许是慌不择路,居然一路向南往边墙内逃去,陆九接到命令之后立即尾随追击。程铭九则即将所部分成两部分,第一线紧随在陆九的骑兵之后以作后应,第二线则留下來继续清理满清汉军旗的残兵。

    眼看着一战大获全胜,李信却生不起半分高兴來,早在几天前他已经得到了消息,浑源州发生了大屠杀,十几万人口被屠杀殆尽,尸体堆积如山,崇祯皇帝为此还吐了血。这一战之后,大同府算是被彻底打烂了,想恢复元气沒有数年之功恐怕难上加难。

    况且还有镶白旗的固山额真图尔格还游弋在山西腹地,这个人就像是一枚定时炸弹,如果不尽快将此人揪出來干掉,万一再让他來一次大屠杀后果不堪设想。

    再者,朝堂之上的变化也令人忧心不已。孙承宗风疾已经不能视事,而顶替他的人竟然是一向视自己为眼中钉肉中刺的杨嗣昌,有了这样一个恶邻,自己所面临的局势更显扑朔迷离。

    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自从于蒙古草原南下以后,与南面的通信逐渐恢复,除了以上两点远犹以外,还有近忧。亲兵营官牛蛋被控投敌,罗织罪名的人其心险恶昭然若揭,显然是为了对付自己。

    李信叹了一口气,他万万想不到,自己在前方作战,后方便已经有人迫不及待的开始无中生有,落井下石了。如此卑鄙龌龊,不顾大局,自毁栋梁,如果崇祯皇帝还能容忍如此宵小横行于朝堂之上,大明岂能不亡?

    李信现在唯一担忧的是崇祯皇帝对自己的态度,如果他还一如既往的信任自己,那么这些诬告,在自己胜利回师之后便都会烟消云散。可如果崇祯皇帝因此而对自己产生了疑虑和猜忌,那么他的处境就极为不妙了。朝廷上四处都是敌人,不会有大臣肯为自己说话,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就等于失去了立足于大明的根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