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重臣攻讦-《明贼》


    第(2/3)页

    先是户部尚书李侍问。”臣亦觉得三卫总兵李信的确有负圣恩,此子不思为国尽忠,报效陛下知遇之恩,反而恃宠而骄,交恶同僚,如此不顾大局,贪婪跋扈之人,不适合在居于堂堂三品总兵的高位之上。”

    李侍问一跳出来,便有人立即嘲讽他。

    “谁人不知李信得罪死了李大人,如今李大人如此迫不及待的落井下石,气量还当真不小呢!”

    “睚眦必报,小人村妇也不过如此……”

    “你,你,你……”

    李侍问被气的胡子直颤,指指点点,哆哆嗦嗦却是一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来。

    那些说风凉话的人当然不是在替李信开脱,纯粹是李侍问平日里的对头拿他开涮而已。

    “李大人所言臣附议。”

    众臣惊讶的将目光都转向站在杨嗣昌身后的薛国观身上,此人一直是杨嗣昌的传声筒,应声虫,虽然在杨嗣昌地位微妙之时有过摇摆,但一直都是公认的杨嗣昌一系干将。

    薛国观的发言代表着杨嗣昌的态度么?众臣都在私下里揣测着几位阁臣的态度,以便在迫不得已的时候,选择一个最有优势,对自己最有利的队伍站过去。

    但是瞧着杨嗣昌的表情变化,似乎他也颇感意外,难道这只是薛国观一己之言?

    这一番变化没逃过刘宇亮的眼睛,看来杨嗣昌的的确确不打算参与进来,但想来也不会阻止薛国观的谏言。这薛国观简直是雪中送炭,他将事实证据奏章摆的再清楚,一个人的发言毕竟人单势孤,李侍问虽然附议,但他与李信结怨甚深,他说话的可信度已经大打折扣,唯独这杨嗣昌阵营中的薛国观不同,他一发言便使得对李信指控的可信度又提升了一个台阶。

    其实,刘宇亮根本不在乎李信是否有罪,只要成功激起皇帝对他的怀疑猜忌与不满,自己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只要皇帝的眷顾不在,一个无兵无权,无尺寸之功,又背负侍宠跋扈名声的西北边将,傻子都能猜出等待他的结局究竟是什么。

    很显然,他的第一步走的极为成功。现在连薛国观都表态了,朝廷其他人还有谁能敢于逆形势而动呢?李信在内阁中唯一的后台孙承宗此时还在山海关督师,这一回,他便等着墙倒众人推便是了。

    朝臣们再一次让大明天子朱由检失望了,竟然没有一个人肯站出来为他替李信说几句话,毕竟李信是他一手简拔,如果现在就定了调子,于他面上也太难看了。况且,在他心底里还存着一丝希望,那个直率汉子的形象跃然眼前,即便此人跋扈,忠心当还是有的。

    于是,朱由检便拖着一直沉默不语,任凭刘宇亮的一干言官党羽在朝堂上,大肆揭发指摘李信的恶行。重臣们只负责点火就够了,至于熊熊大火还需要广大言官们这些干柴来制造。

    这一转眼,时间便过了午时,皇帝竟也不主动宣布退朝,只是默然不语,内阁重臣们亦是大眼瞪小眼,只有那些六七品的言官们唾液横飞,口干舌燥也不愿意歇一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