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吾舅同然-《汉魏文魁》


    第(2/3)页

    刘表这个人还是有野心的,要不然也不会公然僭越天子仪仗,但他的野心还到不了并吞天下、唯我独尊的地步,光想着我辛辛苦苦稳下来的荆襄基业,最好能够传诸子孙,世代不替,一如诸侯而已。所以他始终在附曹还是反曹之间摇摆、犹豫,等到真的咽了气,小儿子刘琮继位,还没有自己明确的政治主张,于是被蒯越等人一忽悠,就拱手把江山让给曹操了。

    就象原本历史上鲁肃之说孙权:“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他一寒门地主,上升空间也就到一州一郡打住了,若张昭、张纮等人,论家世、论名望,就算降了曹了,那也仍然有机会位列公卿啊。既然如此,干嘛要以小博大,冒风险去造个东吴割据政权出来呢?

    荆州的蒯越等人也是类似想法,蒯异度就曾经不止一次地劝说过刘表,说你别硬扛了,还是降了吧。刘表还跟孙权不同,他好歹是汉室宗亲、天下大儒,就算降了曹,曹操也不敢始终压制着,再不让他出头,起码得给个中二千石以上挂名的卿位啊。硬扛着不见得有更多好处,退一步仍然海阔天空,那你干嘛不退呢?

    可惜刘表一直犹豫,又被某些主战派——比方说刘磐——见天儿在耳边骚扰,就连蒯越的话也不大听得进去了。今天蒯越前来赴刘磐之宴,惊见刘琦到来,他心里多少有些明悟——大公子是想趁这个机会拉拢人心,稳固自家的储位啊,同时还可能为刘磐站台,继续煽动抗曹。

    在刘琦、刘琮的立嗣之争当中,蒯越算是个超然派,谁都不肯偏帮,所以不愿意在今日酒席宴间,让刘琦谈起这件事儿来。且不管刘大公子的主要目的在不在此,一开口就先提如何应对曹操大军的问题,好。既然你问到了。那我就堂堂正正地摆明态度。且看你如何应答!

    你要是想谈立储,我就给你岔开去;你要是想为刘磐站台,咱们今儿就来好好地辩论一番。

    其实在这条时间线上,刘表被主降的蔡瑁、蒯越等人围在中间,却仍敢大着胆子跟曹操放对,而不是如同原本历史上那样内急攻心直接病死了,那也是有新的原因存在的。其一,就是江夏还在手中。黄祖尚未膏了江东的快刀,刘磐也没有把主力大多丧在东线战场上;其二,江东和益州都及时派来了一定数量的援兵……

    还有第三点,那就是荆州主降派的人数和势力,比原本历史上要弱了不少。是宏辅跑了趟荆州,返回许都后又多次向曹操推荐,使得朝廷从荆州捞了不少人才去,那些人不受刘表重用,沉沦下僚,空有文名却无实权。倒大多数都是心向朝廷的——比方说王粲、邯郸淳等等。

    但是终究也有不少还没被朝廷捞走,有资格列席的就包括了裴浅、赵俨、杜袭等人。当下听得蒯越之言,无不拍案附和,纷纷说:“蒯公所言是也,真老成谋国之论!”就见主位的刘磐当即把脸给拉了下来。

    好在公子刘琦虽然当面挨了蒯越一拳,倒还没有太失态,加上他的性格向来偏软,就算再怎么气恨蒯老头子,也不敢在明面上表露出来。于是摆摆手,示意众人安静,随即朝向蒯越微微一笑:“战和之道,自有家父权衡,蒯公多言无益也……”你想要降曹,这话跟我老头子说去,跟我可说不着。为人主者把握大的方针政策,我等为人臣所要考虑的,只是具体如何执行而已——

    “今家父与刘玄德、孙仲谋联兵,以御曹操,然敌势大,计将安出?”他朝蒯越拱一拱手,“蒯公为荆襄之长城,素多智谋,何以只知束手,而无一计相授?”你不能一心想投降,就不管我老爹想打啦,你作为我老爹的臣子,心里再怎么不情不愿的,也该想个招儿出来帮他谋划战局不是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