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黑手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歌曲的升调让歌曲的难度整体加大。从而让叶梓无法自如的控制自己的演唱。 一首歌曲的旋律是由很多高低、长短并不相同的音符共同组成的,并不仅仅只是高音而已。高音能够完美的演唱上去。并不意味着其它那些低一点的音也能完美演唱。 歌手确定一首歌曲的调性有一个原则,那就是通盘考虑整首歌曲,无论是高音还是低音都最有利于自己的演唱发挥,而不是唱得越高越好。 这个调性也不是绝对固定的,它可以上下浮动,但是一般来说不会超过大二度。超过了。歌手的演唱就会受到影响。超过越多,受到的影响也就越大。 《饿狼传说》这首歌,叶梓从半决赛到总决赛一直确定的都是降e调,这就说明叶梓认为这个调性是最合适演唱这首歌曲的,也是叶梓最能够发挥自如的。 叶梓认为最合适的。肯定就是黑手希望破坏掉的。考虑到叶梓的实力强劲,大二度不一定保险,那就索性再升高一点,直接弄了个大三度出来。 这个升幅,同样也已经是极限了。 评委们绝不是傻瓜,监审组和组委会都已经证实了他们不是摆设,所以黑手暗地所做的这些手脚也要经得起推敲才行。 从降e升到g调,这还可以说是选手为了比赛的竞争力临时升调演唱,这种情况在比赛中很常见,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但是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之后就不行了,因为没有哪一位选手会选择这样去做。 选手们又不傻! 降低调性也是很不错的一种手段,它会让选手演唱起来无从发挥。但是对于具体的某一位选手,现在当然指的就是叶梓,是没有可能在决赛赛场上降低演唱难度的。 所以黑手的选择就只能是升调,合情合理。 大三度的升幅在黑手看来绝对足够了。这样的调性下即使叶梓还能够演唱,歌曲的处理上面肯定是会受到影响的。 这样一来,黑手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如果说,调性提升对于歌手演唱已经是个严重的问题,那么黑手在音响方面所做的手脚,对于歌手演唱的影响那就更加严重。 而且这样的手脚,隐蔽性极强。 首先就是话筒音量减小。 不要小看这一点点音量上的减小,对于舞台上演唱的选手来说,稍微一点点话筒音量上的变化,都会让选手的演唱更难控制。 音量减小之后带来的第一个后果,就是选手会听不清楚自己的演唱,因为乐队的音量是一直保持在原来水准的。 前文就曾说过,现场乐队伴奏演唱的时候。歌手往往希望音响师给自己的话筒加大音量,这是由现场乐队伴奏音量宏大、包围感强的特性决定的。 现在,音响师将叶梓话筒的音量稍微拉掉一点,不用很多,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就已足够,这样的处理就绝对会让舞台上的叶梓非常非常难受了。 要知道歌手在听不太清楚自己的演唱的时候。是很难精准控制自己的嗓音的。 话筒音量减小之后歌手已经很难受了,但是另一方面,观众们却听不出来。 这是因为,一来音量减少的幅度不大。在现场乐队巨大的轰鸣声中,没有经过训练的耳朵是很难分辨话筒音量的少许变化的。二来,音响师在拉低话筒音量的同时,又将混响量减少了很多。混响量减少之后,选手演唱的声音变“干”,那么声音的清晰度就提升了上去。清晰度的提升听在观众们的耳朵里。等于是音量上的微微增加。 这样一进一出,在现场观众听来,叶梓话筒的音量与前面的选手相比,几乎没有太大的差别。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刚才黄占所说的“听上去好像混响少了一点”。 就只是混响少了一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