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离别-《最终穿越》


    第(2/3)页

    刘卫平按捺不住激动找来了赵勇刚,“小赵,你的论文我看,太有才华了,和老师心里一直琢磨的想到一块去了。”

    赵勇刚谦虚的一笑,“老师您再提提意见吧,我也不知道写得是不是在理,要是现在答辩真的没信心呢。”

    多本份的小伙子啊,刘卫平心里有底了,“小赵,我在日本留学的时候也写过一篇和你差不多的论文,但是不成熟,所以没有发表。”

    “啊,老师您也写过?那我的思路就是对的咯?”赵勇刚见到好几个同学论文在选题的时候就被打回来,他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你现在还是个思路,方向没什么问题,本科毕业不难的。如果你能深化一下,具体的算法能形成案例的话,这样的质量在《自然》上发表都不是没有可能。”

    刘卫平已经工作快十年了,和这些毛头小伙打交道的本事还是绰绰有余。“怎么样?有没有考虑继续深造下去,来考我的研究生。”刘卫平终于将自己的想法亮了出来。

    “这个我自己做不了主,我得写信回家征求爸爸妈妈意见。”赵勇刚抓抓脑袋。

    “不用写信了,你用老师办公室电话打回去,尽早决定,老师名额有限,其它同学想念研究生的也不少。”刘卫平急着要敲定。

    还好,赵勇刚父母是知识分子,既然老师开口让他念研究生,自然不会反对。赵勇刚不用像其它同学忙着毕业论文和联系分配工作单位了,跟着刘卫平一边准备研究生考试,一边做起脉冲波的研究来。

    刘卫平仔细的将石田崇光的思路讲给他听,也将自己在东大的研究成果都告诉了赵勇刚,他希望这个天才年轻人能在自己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赵勇刚果然聪明,没多久就消化了老师前面的积累,“刘老师,按照石田教授的思路,我们缺的是计算资源啊,您在日本还有小型机,我们这儿什么也没有,只有几台工作站。”赵勇刚找到了刘卫平一语点破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小赵,别慌,我让你念研究生前就思考过这件事情,我们可以向国家自然科技基金申请立项,这样的课题即使在日本也是超前了不知多少年,我想这样的项目报到科技基金委一定没问题,后面有进展再申请国家或者上海市重大立项,最不行的办法我还可以找上海电话局,我和他们领导关系很好,请他们资助也是条路子。”刘卫平给赵勇刚不遗余力的打气。

    其实年纪轻轻的赵勇刚有自己的想法,他虽然呆在**的校园里,可商品经济的思想早已将他洗了脑,他来到上海才两年就学会了到交大后面练摊,弄些学生的袜子鞋子来卖,今天谁看了也不会入法眼,但是在当时绝对是高大上的创业项目,二十年后凭这样的资历可以树碑立传上商学院的讲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