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章 纠结的航程-《帝国玩具》
第(2/3)页
这个东西,不论是苏联还是美国,哪怕是在中国与他们关系最好的时候,也是绝不可能向中国出售的。
类似这样的宝贵技术,不知道还有多少。一车车的资料和胶片,一船船的工业设备,源源不断的运回中国。
德语翻译和技术人员们日以继夜的工作着,很快庄园里就到处可见工作到一半,忽然跌到然后响起阵阵鼾声的人。
没有休息时间,吃饭的时候也要继续工作。这就是利沃夫庄园里最普通的一天,这样的日子仿佛永远也不会结束一般。
东德的盛宴还在继续,不过胡文海却不得不暂时离开了利沃夫的前线。
好在整个流程已经上了正轨,他不在乌克兰坐镇也没有什么问题了。
在乌克兰过了199o年的春节以后,时间到了三月春暖花开的季节。
格鲁门传来了消息,希望能与胡文海详细的就某些问题进行一次面谈。
胡文海只好依依惜别的告别了尤利娅和正在利沃夫辛勤工作的团队,独自一人登上了回国的飞机。
空中飞人的日子不好过,好在开飞机的是中国民航素质最好的机组,而不是不喝伏特加就不会开飞机的苏联驾驶员。
这次回国除了格鲁门的问题需要回答,还有一个问题是胡文海必须回答的。
庆大秘书将中苏的食品换工业品谈判拖了两个月,就是给胡文海用来思考问题的。
这个问题就是究竟要不要救苏联。
胡文海在之前一直陷入了一种思维定式之中,那就是等着苏联倒下了好摸尸体。
苏联是不可能救活的,美国的强大是无可阻挡的,史的大势似乎是无可改变的。
真的如此吗?
实际上世界大势,早就已经被胡文海改变的面目全非了。
中苏这两个工业严重互补的国家,提前了三年时间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胡文海一船船的将轻工品往苏联运,不仅极大的刺激了中国的制造业展,更结结实实的奶了克格勃一口。
从开始的“走私”,到后来的官方支持,再到开放口岸和两国直航贸易,胡文海和苏联的贸易可不只是做了这两年而已。
克格勃的势力在苏联因为有胡文海的支持,虽然受到戈尔巴乔夫的打压,但仍然在野蛮的生长着。
毕竟即使戈尔巴乔夫是苏联总统,他也没有卢布更受人欢迎。
克格勃的卢布很是收买了不少的人,克留奇科夫手上的筹码比史上要多了很多。
苏联的事情要怎么办,胡文海对未来的掌握已经非常不确定了。
苏联解体的原因哪怕是经过了二十五年,仍然是众说纷纭,谁也不知道究竟什么因素才是压垮了毛驴的最后一颗稻草。
谁知道胡文海对苏联造成这么大的影响之后,史是否仍然会按照原来的轨迹继续运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