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土特产-《帝国玩具》


    第(1/3)页

    
    因为牵扯太广,一条发动机的研发线,涉及了巴基斯坦空军、法国达索公司,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美国艾利逊公司,胡文海的个人投资、海军的关系,空军的期盼,以及国内的研发投入。关系太过错综复杂,成立一家发动机公司似乎已经是迫在眉睫。

    这家公司至少要有三方投入,胡文海、中国国资和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合作方有两个,法国达索公司和美国艾利逊公司,客户前期是巴基斯坦空军,接下来可能就是全世界所有引进了幻影战斗机的国家。smic燃气轮机,未来的石化系统上马成套工程,也离不开这种燃气轮机的国产化。

    而最终熊猫战斗机要想翱翔在中国天空,肯定是离不开tf41发动机的国产化。

    这么多错综复杂的关系和众多的利益相关方,早就不是简单的一个研发项目组能够负担的了。胡文海这次过来,显然成立公司已经是迫在眉睫。

    除了二吴两位大师,负责雷达方面研究的王小谟、整机系统工程的屠基达,负责沟通联络的林千军,各自都有一大摊子事情要和胡文海商量、汇报。

    单是1985年,胡文海就痛快的在熊猫国产化项目组里投入了两亿人民币。嗨,并不是他舍不得投入,引进f-14战斗机和大修线的美元,1985年国家单是这笔钱就倒欠胡文海小30亿人民币,官方牌价汇兑!除了新科公司生产所需材料的进货,胡文海手里有着大把的账面现金。

    这两亿人民币,对他来说完全不值一提。问题只是熊猫国产化项目刚开始进行,前期的理论研究和情报搜集以及测绘等工作,钱多了也花不出去。

    等后面开始着手解决技术问题、设计工艺,熊猫国产化将会是一个起码以十年时间计算的项目。胡文海私下里的心里下限是一百亿人民币。上不封顶。未来每一年。熊猫项目组的投入都会成倍、成倍的增加。为了支持熊猫国产化。国内的重工业的加工手段必须要大量升级,更要抓紧机会从国际上引进需要的技术,可以说是前路漫漫。

    “再有两年,我们保证斯贝国产化进程能有个结果。至于接下来巴基斯坦的幻影3换发,我看不如先从美国进口一批二手tf41,咱们国内搞个翻新机……”

    “噗——”

    胡文海正喝着水,听到翻新机这个词,不由得喷了一口出去。

    “我说吴老。给巴铁用翻新机,这不太好吧?”

    吴大观脸上一怔:“怎么不好了?有tf41的翻新机,可比斯贝要强多了。实际上我们的计划也不打算是把斯贝搞出来,而是吃透它的技术之后,直接攻关tf-41发动机。毕竟是六十年代的产品了,斯贝现在来看,性价比差tf-41不少。既然经费充足,搞它不如搞tf-41,成本不会差的太多。”

    “我是说,美国人的二手tf-41翻新机。这个不会有什么问题吧?”胡文海有些胆战心惊,这三十年后“翻新机”可不是什么好词。

    “肯定没问题!”吴大观吴老就差拍胸脯保证了:“发动机翻新也不是什么太难的技术。很多战斗机的发动机都有过延寿翻新,还不是一样在天上飞?而且通过翻新tf41发动机,还能顺便给我们的队伍练练手,更方便我们吃透斯贝和tf41的技术。”

    胡文海连忙点头,听到对吃透技术有帮助,他第一时间就把翻新机的问题给扔到九霄云外去了。虽然原计划是用斯贝给幻影3换发,不过既然吴大观吴老发话,说tf41更适合,那就肯定是tf41更适合!

    胡文海毫无主见的把之前的计划扔进了垃圾堆,举起双手双脚赞成吴老的更改方案。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