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贷款使用权-《帝国玩具》


    第(2/3)页

    中船总公司敢于大刀破斧的将自己身体里腐朽的部分砍掉,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推进劳务派遣和一系列改革,绝不是柴老或者中船的整个高层都疯了,犯了轻敌冒进的幼稚病。恰恰相反,国内当官的或许有常识缺乏或者官僚习气的问题,可哪有蠢蛋?

    中船总公司做出的这一系列动作,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能把这一万亿日元的使用权,攥到手里。

    目前中船总公司表现出来的改革魄力,说白了,不过是投名状,是证明自己有资格使用这笔钱的入场券。??.??`c?om

    能够对这笔钱去向表意见的,胡文海肯定算一票,国家经委、计委、央行,这些提供政策和担保的肯定也能算一票。其他的里各部门可都是要虎视眈眈的,中船部改企之后,最多算一央企,话语权是极大减小了的。

    虽说中船总公司肯定能分下一块肉来。但分多分少,那可是一万亿日元,波动个1%都够人心疼一年的了。

    为了这笔钱,中船总公司可算是豁出去的冲在了前面。到了胡文海这里。究竟要怎么用这笔钱,也到了不得不摆上台面来的一件事。

    同时,也是“绣城模式”是否能推广出去的关键时刻。

    “钱的使用上,如果能保证大部分用于中国的船舶制造工业升级……”

    胡文海长出一口气,:“那么我可以服从国家的安排。不过我还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先有项目后引进。不仅要引进设备,更要引进技术和管理。”

    胡文海的目的很简单,手法也并没有什么改变,还是打的项目拉动的主意。

    万亿日元贷款是指定了用于船舶工业内部消化的,否则三菱、三井也不至于这么积极的推进。别看上万亿日元好像真不少,但要全面升级中国的造船能力还力有未逮。

    这些钱也不可能学花椒面一样撒下去,船舶系统里你一点、我一点的分光抹净。毕竟船舶工业可不只是造船厂,就如渤海造船厂一样,本身就有不小的规模。但为了支撑这样一个造船厂,它的周围是足足一个城市的企业在给它做配套。

    船用阀门、船用仪表、船用板材、船用玻璃、船用油漆、船用动机、船用管道……

    一艘船上数百万个零件,涉及到的是整个重工业体系。造船厂不可能生产这所有的零件,绝大多数都是系统内采购来的,本身更多的是一个拼装的作用。如果要排排坐分果果这么分了一万亿日元,那就不可能只给造船厂分,更要给上下游企业和关联企业分,那就相当于要给中国整个重工业体系升级了,一万亿日元扔进去连个水花都看不见。

    所以说,这一万亿日元只能重点分配、重点升级。这谁是重点。咳咳,看的不就是谁有项目么。

    而目前国内造船的项目都捏在谁的手里?自然是已经签署意向签的手软的胡文海手里了。

    说白了,胡文海的要求翻译过来,就是说我给谁项目。国家才能给哪个船厂贷款。

    不符合要求、拿不到我项目的船厂,那就一边去看着别人财吧!

    对面果不其然皱起了眉头,胡文海话里的意思并不隐晦,只要对现状有清晰认识的人就能品出其中的味道。他这样做,虽然给上面留下了操作的余地,但事情办起来可就麻烦的多了。若想像分配自有资金一样对这笔钱进行规划。无论如何都绕不开胡文海。这对经委或者央行来说,都是不太愿意接受的事情。

    “这个要求,我需要和国内沟通一下……”

    “这我了解。”胡文海笑着点头,像是毫不在意的说道:“不过毕竟这笔钱是要我来还的,希望国家还是能给我一点薄面。”

    “胡总的意思是,这笔钱由新科来还?”对面听了他的话,却难得的露出惊讶的神色来。

    “当然。”胡文海理所当然的说道:“这笔钱至少名义上是以新科公司的名义来借的吧,除非我这个债务人跑路,否则这笔钱还能是由谁来还?”

    “这——”

    胡文海对面这人露出纠结而又欣喜的神色,一时竟然有些不知道该用什么表情和心情去面对这件事。

    在原来的预期当中,胡文海搞出来的这个万亿日元借款,既然中央想拿过来,那最后当然是中央负责还钱。胡文海当然是做了一件大好事,但谁也不认为他能把这件事情扛下来。最后恐怕和f-14入华一样,表面披上一层民间的皮,其实不过是官面上的白手套而已。

    但胡文海对面这人没想到,或者说所有人都没想到,他竟然从来没想过由国家来组织还这笔钱?

    这可是一万亿日元的贷款,哪是一个人能还的清——其实也不对,要说还钱,胡文海还真有这个能力。不说别的,蓝色小药丸今年可是已经上市了。美国市场、乃至全世界市场对蓝色小药丸的反馈,简直让格鲁门和国内双双跌碎了一地眼镜。

    格鲁门这个赫赫有名的军火公司,甚至开始考虑要不要真的全面转行去做生物制药行业了。

    历史上辉瑞制药每年投入新药开的费用就有五到十亿美元,这是在明蓝色小药丸之前。在这之后。辉瑞制药尝到甜头,每年扔在研上的经费就是十亿以上级别的了。到了二十一世纪,辉瑞每年在研新药上,至少投入五十亿美元。世界上再没有其他公司能够与其在生物制药方面的研投入相提并论。

    历史上辉瑞直到撞上蓝色小药丸这颗摇钱树之前,在研费用上至少扔进去百亿美元级别的投入。而蓝色小药丸在专利期内,则至少为辉瑞制药提供了上千亿美元的市值增长。

    哪怕有着这么大的投入,但利润仍然是十倍、百倍的规模。

    但和历史上的辉瑞制药不同,格鲁门等于是“白捡”了蓝色小药丸这颗摇钱树。其投入也不过是收购行渠道和制药公司。组织生产和打通上市渠道,然后就可以坐着等天上往下掉金子了。啧啧,格鲁门现在甚至不稀罕天上掉金子,金子哪有蓝色小药丸值钱?

    1985年美元对黄金大概是1o美元换1g,2oo美元够2og黄金了。蓝色小药丸一片的有效剂量,可是论mg毫克算的……

    从1986年4月fda以史上最快度通过了蓝色小药丸的上市批准之后,仅仅是半年时间,刨除“微不足道”的推广费用和生产销售费用,蓝色小药丸为格鲁门带来了至少二十六亿美元的收入。

    什么?这个收入很多吗?错了,大错特错!初期蓝色小药丸的售价是两百美元一颗。统一售价,一口不二价!

    这绝对算得上是高价了吧?可和男人的雄风比起来,这样的价格又算的了什么呢?中国后来引进蓝色小药丸,一粒也在一百多块钱的水平上,男人难道能在这个问题上说不?

    二十六亿美元的销售额不过是一千三百万颗而已,关键蓝色小药丸不是吃了就管一辈子,而是一次就要吃一粒!

    一千三百万颗,实在是太少啦。全美两亿多人,有没有难言之隐的不是都想要来一颗,男人哪个不希望自己持久再持久一点。坚挺再坚挺一点。就好像女人的衣柜里永远缺一件衣服,男人……

    咳咳,反正、总之、大概、差不多、约摸着、莫名其妙的,蓝色小药丸刚一上市就在全美、全欧洲。乃至全世界掀起了一阵狂潮。区区一千三百万颗,还不够美国人自己分的呢,根本就是美金在手一药难求。

    当初认为这笔生意风险太大,给了中方太多利益的人,现在全都闭嘴了。蓝色小药丸未来的市场,可以说是一览无余的展现在了格鲁门面前。至于说黑了胡文海的专利费?敢提出这个提议的人。在格鲁门一秒钟也生存不下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