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受宠若惊的老侍郎-《大明狂士》


    第(2/3)页

    对这个问题,顾宪成也没法答,不是每个人去了地方后,都能像范弘道这样“因缘际会”,做出一番足可铭记的事业o

    顾宪成因为触怒张居正贬到地方那几年,连正堂主官都不是,基本就是混日过来的o然后张居正被清算后,才因为反张居正的政治正确回到了京师o

    按道理讲,范鸿道是没有资格如此质问顾宪成的o但现在范弘道气势上完全压倒了顾宪成,就牢牢把握住了主动权o

    范弘道很痛心疾首的说:“你我都在地方做过事,但比较起来,你顾宪成的政绩连我都不如o可你怎么会有脸皮判定我能力不足?这也叫公道?”

    范弘道的话越发刁钻无比,顾宪成羞愤的只想找个柱子撞,清流人物怎可不要脸面?如果手里有把刀,他就会和范弘道同归于尽!

    赵志皋连忙出来打圆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也许只是不小心一次失误而已,范弘道你也不用太激动o况且术业有专攻,地方治政业绩并不能完全作为比较依据,当朝阁老们谁去过地方?”

    按照大明这百年的惯例,内阁大学士一般确实都没去地方当过官.都是从翰林院起家,在馆阁转迁,或者也有六部历练的,最后入阁为辅臣,仕途也就到了终点o

    范弘道连忙放开顾宪成,对赵侍郎回话说:“既然老大人发了话,在下怎敢不听o”这话很卖赵侍郎的面子,反正听在赵侍郎耳朵里很舒服o

    随后又听范弘道继续说:“在下原本想着,出了吏部之后,或者去找相熟的老前辈,或者去都察院,总是要闹上一闹的o”

    若真是这样,赵侍郎心里就不太乐意了,如果真这样闹出去,吏部脸面未免有些不好看o当然吏部工作性质特殊,遇到的问题太多了,一般也不会怕别人闹事,但这次不一样o

    首先范弘道有靠山,会有人会借力给他;其次范弘道现在是个名人,名人的声量就是比别人大,绝不可忽视这点;第三,吏部官员确实犯了错,而且是无法洗白的错,死命较真的话谁也挽救不了o

    想到这里,赵侍郎又低头看了看出监历事文凭上的判词o上面“能力不足”等字何止是判词,还像是嘲笑顾宪成的催命符o

    范弘道没有刻意隐藏意图或者卖弄玄虚,很平常的接着往下说:“但是见了老大人,在下宛如春风拂面,心里怨气消散的一干二净,也就不想着去胡闹了o”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