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六章 风云突变-《太平血》
第(2/3)页
3月19日、20日,联军两主帅会晤,双方重要将领共同商定下一步行动,荣禄作为特别顾问也列席参加。由于彭玉麟的出现,僧格林沁并没有派出大量兵马前来夺回军粮城,相反他们在继续加固塘沽要塞,而联军需要夺取塘沽要塞之后才能攻夺大沽要塞。这次会晤,大局攸关,因为联军在这里耽搁的时间越久,清军就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兵力的调整和集中,可惜蒙托邦和格兰特对进军路线未能取得一致,联合征战,面临风险。
蒙托邦始终主张,凭借炮舰的支持,首先夺白河右岸大沽主炮台。邓恩等爱说别人坏话的英国人妄言,蒙将军是要争大功,争个人之功。在蒙托邦看来,主炮台一旦陷落,将使左岸其他炮台一并不攻自破。故攻打主炮台,除军事意义本身,还有一个心理因素:接连两次,在大沽主炮台前英法部队大吃败仗。现在要向中国人表明,报仇时刻已到!
格兰特断然反对法方计划,认为这太冒险。他指出,要到达那些炮台,先得过河,这将带来诸多困难,而渡河又有延长北塘交通线的不利。其次,要冒险经过一个水淹地段,军队右翼暴露于敌军骑兵打击之下。再者,他还解释说,大沽主炮台就算失守,其他炮台的兵力与塘沽镇的防御力量仍然还在。
格兰特试图说服法军同僚,按照荣禄的建议,改变作战方向,先拔掉军粮城外围的清军军营,然后大范围的迂回塘沽和大沽炮台的侧后,截断清军的补给线,之后就等着清军不占自溃了。在格兰特看来,事情十分简单,他本人的计划易于实施。可是,这个计划需要时间,而现在联军的时间紧迫得很……
柯利诺将军也赞同按英军统帅意见进行军事部署,蒙托邦司令仍然坚持个人立场。他甚至强调,联军的兵力无法彻底切断清军补给线,格兰特和荣禄的计划在他看来完全无益。不过,蒙托邦表示,如果格兰特决意实施其计划,他会和对方并肩作战,但他觉得必须提出一份书面抗议!
果然,第二天格兰特收到蒙托邦一封长长的函件,陈述个人理由。蒙托邦在函中解释道,在如何行动的方式上,英方提出的作战方案与他的主张相左;但为表示参与联合作战的愿望,他仍会派法军“与友军协同行动”。在函件末尾,蒙托邦补充说,他的这些看法旨在开脱本国政府将承担的军事责任!这一态度,英军人颇瞧不起,英国一些史学家也不以为然。
格兰特当天即予以答复,对蒙托邦的论据一一提出质疑。格氏只强调,他惟一关心的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拿下大沽炮台,同时要把部队伤亡人数压到最低限度。
世上真有两全其美的好事吗?就在英法两位司令官大打嘴仗的时候,一个事件影响了联军的最终决定。
这天荣禄很兴奋的冲进格兰特的军帐,这是很没有礼貌的事,但很快格兰特就原谅了他,因为荣禄带来了好消息,大沽炮台北炮台的一名清军守将准备投靠荣禄!
这名清军将领是天津本地的将领,恒福一个派系的人,自从僧格林沁到来之后,受尽排挤,后来因为僧格林沁手下将领阵亡了不少,他才得以出任镇守北炮台的要职。恒福倒向荣禄之后,他手下派系的人自然在恒福的劝说下,也慢慢的倒戈了。
双方已经约定了投降的时间,既然北炮台可以轻松拿下,格兰特想出一个更加大胆的计划,借着北炮台失陷的档口,联军舰队配合,联军强攻大沽主炮台,只要大沽主炮台拿下,其余炮台不攻自破,拿下炮台群后,塘沽镇就是一个死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