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直如弦,曲如钩-《兵法大圣》


    第(2/3)页

    苏仪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闭上眼,仔细回忆着他在幻境中所经历的每一幕,情至深处,才开口念道:

    直弦不似曲如钩,自古圣贤多被囚。

    命有死时名不死,身无忧处道还忧。

    可怜杜宇空流血,惟愿严颜便斫头。

    结束长编犹在此,灶间婢子见人羞。

    此诗是南宋文天祥在被元兵俘虏之后所作之诗,全诗四句,第一句便借用了《后汉书》中的典故;汉末童谣有云:“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大致意思是:性格如弓弦般耿直的人,大多沦落天涯、曝死街边;但那些心术不正、趋炎附势的人反倒封侯拜相,享尽荣华富贵。

    但这句诗却并非自嘲“直如弦”毫无意义,而是以“自古圣贤多被囚”来痛斥、反讽那些“曲如钩”的小人:即使你们封侯拜相,也无法像历代圣贤一般流芳青史,只因为“命有死时名不死,身无忧处道还忧”!

    生命虽然会有终结的一天,但声名会随着史册悠远流传,即使封侯拜相,已无身家之忧,但行路不正,又能为后代做出什么榜样呢?

    这两句,侧面表达了诗人“直如弦”的自豪,而弦如脊梁,无论受到多大的外力拉扯打击,弓弦都会永远恢复正直,而脊梁永不断。

    最后两句则引用了两则典故。

    商朝末年,鱼凫王杜宇帮助周武王伐纣,之后在巴蜀地区建立古蜀国,号为望帝;杜宇此人精明强干、尽心为民,极得百姓的的景仰与尊重。

    但巴蜀是一块盆地,四面环山,每当江河泛滥就会洪水横流,杜宇竭尽所能、筑堤开坝,又亲率百姓到高山中避难,但终究是治标不治本,每年的洪水依旧泛滥,民不聊生。

    后来有一位名为鳖灵的贤者到来,担任蜀相,花费数年的时间开凿巫山,疏导江河,终于从根本上治理了水患;因为感其功德,杜宇便遵循传统,将帝位禅让给鳖灵。

    杜宇退位后,过起了闲居的生活,但没想到不久之后,民间竟然传言说:杜宇之所以会禅让帝位,是因为他趁着鳖灵治水时与后者的妻子私通,之后被拆穿,才羞愧让位。

    杜宇听闻后,气急攻心,又兼老年体弱,很快一病不起,还没能证明自己的清白就饮恨而终;随后杜宇的魂魄化为飞鸟,昼夜鸣叫,声音哀切,蜀地人民回忆起杜宇曾经的功德,心中同悲,便将这种鸟称为“杜鹃”或“杜宇”,后世之人也用“子规啼血”的传说来表达冤屈与哀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