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文通七国,学富五车!-《兵法大圣》


    第(2/3)页

    随后苏仪抄写第二遍,这一次只花费了六个时辰。

    两遍抄完,一天已过。

    “虽然心神不会觉得累和饿,但重复劳作真是令人昏昏欲睡,所幸我已掌握‘枕戈待旦’,倒是可以撑一撑,只是这老先生一动不动浮在天上一整天了,跟个木雕一样,难道也不觉得困?”苏仪心中腹诽。

    第三遍的时候,苏仪用更短的时间掌握了燕国文字,而且书写度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加快,只消四个时辰便将三经抄写完毕。

    随后是第三、第四、第五遍……苏仪越抄越认真,丝毫没有察觉到自己早已度过了几度宵旦。

    而他对七国文字的学习和抄写度也越来越快,以至于在用齐国文字抄写最后一遍时,竟然笔下生风,一息就能写出数十字!

    常人刚刚掌握书法一境“奋笔疾书”时,也同样是一息数十字,但他们写的却是简化后的隶书和楷书,和七国文字的繁琐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苏仪写完第七遍的《道德经》最后一句,本想长长舒一口气,但觉到自己只是一道心神时,无法吐气,只感觉一口气憋在了心里。

    “抄完了?”老者平静问道。

    “抄完了,请问前辈,我抄了多久?”苏仪问。

    “二十六个时辰。”

    “也就是说足足过了两天有余啊。”苏仪出一道无奈的叹息。

    老者没有立绘苏仪的抱怨,而是看了看他堆放在一旁的抄卷。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眼苏仪,似是对于后者真能掌握生僻的七国文字感到惊讶。

    之后,老者一挥手,四面墙壁与屋顶竟然迅折叠起来,出咔咔的声响,随后又转瞬间铺展开来,组成了一具比人还高的木衡。

    “木衡”是天秤的早期形态,为“南阳五和圣”之一的商圣范蠡所明,可以测重量、夺均衡,普遍运用于商贸与军旅之中。

    只见老者又一挥手,八颗重达一斗的铁权跳入了木衡一端的盘子之中。

    “权”就是后世的砝码,“权衡”一词,就是砝码和天秤的古称,后来也被引申出比较、审度等含义。

    随后,五百多页抄卷如大雁飞舞,整齐地叠到了木衡的另一边盘子上。

    苏仪咽了一口唾沫,感到略有些紧张。

    所幸,八斗铁权与五百页抄卷形成了平衡,重量一致、分毫不爽。

    “才高八斗,你可以继续前进了。”

    老者点点头,与木衡、书桌一同消失。

    苏仪这才松开了一直紧绷着的心弦,但又有一丝疑惑从心底弥漫而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