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以战养战-《兵法大圣》
第(2/3)页
“第一句的大概意思是,善于打仗的将领,一旦出征就要带够士兵和粮食,别打了一半又回国征兵,令人运粮;但一次带够几月甚至几年的粮食是不可能的,这期间要吃什么?当然是吃敌人的了!攻城拔寨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抄了敌人的粮仓,手下士兵立刻就能衣食无忧,还需要自家运粮吗?”
“蛮族对人族为什么优势巨大?兵多将广只是一个次要因素,打仗拼的不是士兵,而是在拼钱粮拼后勤!排在实力之前的关键因素是:蛮族攻入中原时,随处可以抢到吃食,没食物就直接吃人,而汉人打出关塞,面对着茫茫草原,能吃到什么?在后勤这一点上,人族实在是太被动了。”
苏仪叹息,随后又埋头思考。
“而第二句的粗略含义是:要想更轻易战胜敌人,就要对士兵进行奖赏;奖赏什么呢?掏自己的腰包显然不好,最好是抢敌人的战利品来奖励给士兵!有时候,一支军纪严明,与敌国百姓秋毫无犯的仁义之师很少能打胜仗,并不能算是一支优秀的军队,因为对敌人的掠夺,也是对己方士兵的激励。”
“俗话说: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行军打仗不需要这种假仁假义;两军阵前,主帅只要说:放手抢,抢到的钱财女人都归你们个人所有,只需这样随口一句话,又有哪个士兵不会奋死作战?这样的军队,有什么敌人能够阻挡呢?”
“而作战篇的这两句,都强调了夺取战利品的重要性,虽然听起来很邪恶,但却是战争中不折不扣的‘正义’,是‘以战养战’的真谛所在。就连《吴子兵法》也有云:车骑与徒,若车不得车,骑不得骑,徒不得徒,虽破军皆无功!简单的意思就是:战争不是杀死敌人就行,若是不能缴获敌人的战车、马匹,俘虏敌人士兵,就算是杀死敌人,也不会给你记任何功劳。”
“《孙吴兵法》的至理箴言是兵家圣道的基础所在:缴获敌人的战车马匹,立刻就拔旗易帜,骑上去与敌作战,俘虏对方士兵,争取感化他们,令其投降,壮大我军的队伍,这才是真正的胜利之道;古时候有许多丢盔弃甲诱敌深入的战例,就是因为抓住了敌军抢夺战利品,争夺军功的心理才能成功。”
“有时候,马匹比人命还值钱,因此这句‘射人先射马’,等于说要先毁了战利品,已经冒犯了兵家圣道;若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还没能得到战利品,等于是两败俱伤,只是敌人败的更惨一些,何来胜利可言?这诗难以出现在这个世界着实可惜,也不得不感叹:杜甫有时候也会写下这种犯忌讳、少谋略的诗句啊。”
苏仪在脑海中长篇大论一番,想通了遭受圣道排斥的原因,实际上现实也仅仅是度过了两三息的时间,在外人眼里,他只是愣了片刻而已。
“唉,反正也只是随口一吟,并不打算用这诗来干什么大事,罢了。”苏仪虽然这般低声感叹,但若是有机会,苏仪还是想让这诗现身于世。
这句话传入韩双的耳际,令其一脸疑惑,不知道苏仪究竟在作何打算。
苏仪再次张弓搭箭,箭尖指向一百二十步开外的十筹靶子,一点银芒微寒。
看台上众人见状,议论纷纷。
“苏弥天果然也要拿下平射的十筹。”
“嗯,听闻他已是将才,身体力量远非武生可比,一上场就挑选了最硬的弓,就能说明他的自信了。”
“力量是够射一百二十步了,但准度却未必能达到,先看看再说。”
“先别说这个,我倒是对那句‘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更感兴趣,此句豪迈之极,堪为千古名句,就是不知道下文是什么?”
“也许是苏弥天临时想出来的,我相信以他的才华,再过一阵子就能看到下文了。”
众人不知道,这杜甫的《出塞》已经很难出现在这个世界了;由于君子会的消息被项从流严密封锁,苏仪也没有展示过,所以大家也不知道他已经取得射术二境的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