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宝剑化舟-《兵法大圣》
第(2/3)页
“那‘梦笔生花’是否是真事,我等便不品头论足,如今由苏贤侄引的新奇观‘高山坠石’就出现在我们眼前,我等可算是见证人啊!”季县令笑道。
众人眼中纷纷闪过激奋之色,虽说不是他们亲自引的新奇观,但能成为后者的见证人,仍然是荣耀之至。
苏仪开始将名刺收回诸葛囊,总觉得其内部能量涌动,似要溢出。
“亲眼见到新奇观问世,我死而无憾,只是不知,高山坠石奇观的触条件是什么?具体的作用又是什么?”有人问。
“尚且不明,如今此奇观只是次面世,还需后人更多例子来验证触条件和作用。”皇甫院事又摇头回答。
“不过,这触条件我倒是能猜出一些来。”季县令说道,“你们看这诗,意寓激昂,壮怀高远,为了自己的志向甚至不惜‘断腕’,或许正是这一份由哀愁中而生的慷慨与壮烈,此等高山壮志,才得以引出百丈高山坠石奇观。”季县令轻轻抚掌,仰头而叹。
许多人认同般的点头。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我们都有着相同的志向,脚下踩着相同的大地,仰头便能看到同一片天空,即使离别了,也好似仍然朝夕相处,何须喟然长叹呢?”说罢,皇甫院事闭上眼来,似是在心中回味这诗其中的韵味。
苏仪始终保持着他的微笑,这诗是他最为喜爱的离别诗之一,乃唐朝隐逸派诗人6龟蒙所著;6龟蒙生于官宦世家,后来因为不仕而隐居,终身以农活为生计,他虽然以隐士自诩,但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志却并没有因此而被埋没,这离别诗之中的远大抱负,便是最大的证明。
在古代,人们的地位以士农工商排列,士人们向来瞧不起做农活的人;而6龟蒙虽然胸怀大志、饮誉文坛,但却甘做小人之事,亲自下田耕种,甚至还著下了史上第一本农用器具专著《耒耜经》,是苏仪最为敬佩的后世诗人之一。
苏仪正感慨间,又听有人说:“高山坠石,即使远隔千里,情谊仍如山重……苏十筹,就为了这诗,临行前我一定要与你干一杯!”
“好,拿酒来!”
苏仪豪爽一笑,与众人对饮一杯,仿佛一口饮尽诗中慷慨,顿感心中的离愁被一扫而空。
“对了,此诗还没有名字,苏十筹何不题个诗名,日后谈起此诗,也好称呼。”户部书吏提议道。
苏仪点点头,原诗的标题是“别离”二字,略显伤感,显然不符合时下的气氛,于是他闭上眼,仔细一想,说:“那就叫《前路行》吧!”
许多人细细一品味,便交口称赞道:“‘前路行’,即使前路险阻重重,披荆斩棘也要向前行进;但倒过来一看却是‘行路前’,苏十筹已经走到了大路的前方,等着我们追上去,共创事业,激励我等奋向上,妙哉、妙哉!”
众人也赞声不绝,苏仪正想提笔写下诗名,却见到原稿的纸页上竟然无笔生字,在最右方缓缓浮出了“前路行”三字。
“看来是武庙的先贤们也认为此诗名极好,便为你代笔了。”皇甫院事笑道。
苏仪点点头,又向众人一抱拳,郑重道别之后,说道:“诸位,我等道路相合,来日再相见!”
“来日再见!”众人齐声说道。
随后,苏仪想要转身回车,却被项从流叫住。
“你又要上车干嘛?”项从流似笑非笑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