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试策-《兵法大圣》


    第(2/3)页

    随后,苏仪看向另一个牌位,面色感激道:“感谢先生赐天命将星之恩,虽然小生不知道先生姓甚名谁,但小生会谨记您当日的嘱托:江山更替,不移本心;岁月荏苒,不改本性!若是您的意志还在武庙之中,就请您默默注视着小生的努力、指引小生的前程吧。”

    说罢,苏仪把一直带上身上的骨粉小心翼翼地倒进了瓦罐之中,摆在了恩人的牌位后面,随后再次拜了三拜。

    夜里戌时七点,季县令如约而至,开始为苏仪讲解院事的“试策”一题。

    “院试的文试中没有帖经,只考墨义和‘试策’,而墨义只占二筹分数,试策却占了八筹,极其重要。”季县令说道,“试策一题结构严谨,分成破题、承题、微论、例证、佐证、引申、阔论、总结八个步骤。其中‘破题’最为重要,若是解答题面出错,后面就是全错,一筹都拿不到。”

    “破题类型有三种:其一,考官会列出《孙子兵法》亦或是《吴子兵法》中的其中一句让考生解答,称为‘原章题’,比较简单;其二是考官自己列出题目,考生需要引经据典破解题面,然后再按部就班地答题,称为‘通章题’,比原章题较难;而最难的就是其三,考官只会列出一个词或是一个字,考生可以随意解答其中的含义加以破题,继而自由挥,称为‘高论题’。”

    苏仪一边认真听讲,一边低下头奋笔疾书,记录笔记。

    “但恰巧就是高论题的这份随心所欲,反而让多数考生手足无措,想法奇多但又不知从何写起,导致落榜;只有那些才思敏捷的考生才能拿到较高的筹数,但也大多只是将将合格而已。历史上能在高论题拿到高筹数的几乎没有,所以高论题很少出现,我现在只教你原章题和通章题两种。”

    季县令诲而不倦,事无巨细地为苏仪讲解试策的解题,点出其中的许多技巧。只不过苏仪初次接触试策,有许多地方听不太懂,只得一一请教;而季县令不仅不厌其烦地为苏仪解答,还夸奖苏仪勤学好问,不似那些普通学生,学习时只知囫囵吞枣。

    苏仪得到解答,一丝不苟地全都记了下来。

    季县令足足讲了一个时辰,把一些要点全部点明,之后站起身来道:“我这些天只给你讲破题,然后每天都给你留下一题,让你试着破题;在你完全掌握了破题的技巧之后,我再接下去讲其他的试策步骤,你按部就班学习,切不可投机取巧。”

    苏仪心道这教学方法十分科学,于是点头道:“小生谨记。”

    最后,季县令挥笔留下一道他年轻时考到的试策题目,要苏仪试着破题,他明天来检查,说完这才离去。

    苏仪送到家门外才停下,一边往院子里走,一边想到:“破题讲究直切要点,需要考生对题面有很深的理解,更要求考生把自身所学活学活用,点明题面的主旨并加以叙述……仅仅是试策的破题步骤就比普通的墨义难得多,真不知道往后会多难。”

    苏仪回到房间,一看季县令留下的题目,上面写着简短的一行字:“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这是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的其中一句,大概意思是:将领有才能、而君王又不干预军政的国家,在面对其他国家时就有更大的胜算。

    这就是刚才说到的最简单的“原章题”,苏仪坐在桌前,思忖良久,回忆自己刚刚所学的破题技巧,在心中酝酿了将近半刻钟,这才提笔写到:

    “将周则军强,将隙则军弱;君有为则将士归心、国强军盛;君无道则将士叛离、国弱军衰;将者,进退维时,无曰寡人;君者,收放维度,无曰下臣;将查君意,君授将柄,君臣一心,乃可取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