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金良军中现在骑兵师团只有飞虎近卫师、张辽、徐荣、赵云、鞠义、朱灵六个师团而已。除了直属金良的飞虎近卫师团之外,其他五个师团都是这样的布置,鞠义那里稍微不同的是弓弩旅团的装备不是一半弓一半弩,全部是强弩。 之所以这样布置。一是战马虽有但没有迅培养起大量的合格骑兵,农耕民族想要变成游牧民族没有一两年的苦功是不成的,连董卓的西凉军中真正精锐的骑兵也只有两成而已,二是纯粹的骑兵缺点非常明显,很容易被敌人以车步骑的联合战术破解,正如金良两次大破徐荣的西凉骑兵一样,金良也是在最近几个月的军事实践中领悟到一个师团要想作为一个**的战斗单位,不能只有一个兵种。一定要步骑混合。 所以金良在领军前来讨伐董卓的时候,就做了一番调整,张辽、鞠义、朱灵的师团里辖有两个骑兵旅、一个弓弩旅、一个刀盾旅、一个长枪旅,其他的师团里都辖有一个骑兵旅。剩下的弓弩旅、刀盾旅、长枪旅都根据各自的情况进行调整。比如张颌也善于用戟,在历史上也统领过大戟士,他的师团里面便有一个大戟旅团,所有的大戟士都是重盔重甲,挥舞大戟。所向披靡。高顺的师团里亦是如此,有一个精锐的陷阵旅团,所有的陷阵士卒都是重盔重甲,挥舞斩马剑。黄忠善用弓。他的师团便有一个精锐的弓兵旅团。 金良的近卫师人数扩大两倍,两万人。下辖十个旅团,分别为三个骑兵旅、一个教导旅、一个宣抚旅、一个强弩旅、一个鸣镝旅、一个长枪旅、一个刀盾旅、一个霹雳战车旅。威力最大的霹雳战车旅因直属于金良的近卫师,其他师团都需要经过金良批准方能征调配合作战,教导旅和宣抚旅实际上也是骑兵旅。 所有师团里面的队长以上军事主将都要从金良近卫师的教导旅里挑选,队参军以上的各级参军要从宣抚旅里挑选。各级军事主将和参军则负责荐举人才入教导旅、宣抚旅,他们荐举的人才一般情况下都会回到他们的麾下,特别优秀的会被金良留在近卫师。 剩下的三万六千名西凉俘虏,再整编出一万战兵、一万辅兵去补充到其他队伍。 中央军出动了四万战兵四万辅兵讨伐董卓,除了刚刚那场战役战死了四千七百多战兵和四千二百多辅兵外,在前两次战役里,还有一部分因伤致残的将士,另外还有一些老兵年过四十,体力跟不上。金良便让这些伤残兵、老兵在这场战役之后,领着丰厚的退伍费和数十数百亩不等的军功田契约退伍,回到各地郡县兵做教官或回到地方做保长、亭尉。这些伤兵、老兵退伍之后,他们的档案还在中央军军务院留存,他们依然是中央军的弟兄,他们在地方上若被世家豪强、贪官污吏欺负了,中央军必定为他们出头。 最后剩下的一万六千名西凉俘虏兵,多半是身上有油滑习气、以前有过劣迹、对董卓尚存忠心,金良觉得与其留这样的人,倒不如招募一些朴实的农民重新训练。 历史上戚继光有感于明代军户兵的油滑、懒惰、贪生怕死、难以训练,便在义乌招募新兵,他招兵的标准是四要四不要,四不要是,不要城里人,不要在官府里任过职的,4o岁以上的和长得白的不要,胆子特别小的和胆子特别大的不要。四要是,要标准的农民,要黑大粗壮皮肉结实的人,目光有神的人,见了官府还得有点怕的人。用这样的标准,他才选出适合的兵丁,才练出百战百胜的戚家军。 金良整编俘虏兵,也有参考戚继光的选材标准,他规定不要在官府任过职务的人,因为在官府里呆过的人一般油滑、贪生怕死又容易贪图小便宜;四十岁以上的人不用,他们体力跟不上中央军的实战训练;眼光飘忽不定的人不用,这样的人意志薄弱,难以抵抗压力。 金良悄悄整顿了十个骑兵旅,包括宣抚旅和教导旅,他准备带着这两万骑兵连夜赶回襄阳,一人双马,连夜启程。而在金良启程前,他还有几件事情要办。 第一件事情,主持对阵亡将士的火葬仪式,将中央军阵亡将士的尸火葬,然后将骨灰葬在汜水岸边。 火葬,在这个时代,只是被佛教徒和少数几个异族认可,大汉子民都崇尚入土为安,特别是这个东汉时期,推崇孝道已经入了魔,大量的金银珠宝都给死人陪葬了,在这样的风气下推行火葬,金良很是费了一番功夫。 金良在过去的五个月里,强力宣传东汉无神论大学者王充的《论衡》,宣扬人死后灵魂入了天国或下了地狱,人世间存在的肉身毫无意义,陪葬品亦无意义,在这个宣传被人慢慢接受以后,金良才又开始宣扬火葬的意义,金良特别在三军将士面前跟将士们公认的神医张机张仲景展开了一段对话。 金良指着远处的阵亡将士遗骨:“我们的阵亡将士若是没有得到及时掩埋,会怎么样?” 张仲景沉吟片刻:“恐生瘟疫。” 瘟疫?!下面的将士议论纷纷,都带着一脸的惊惧,自从黄巾起义以来,这四五年时间,大汉到处都有瘟疫,特别是张仲景家乡宛城一带,十室九空,这些将士谈虎未必色变,但谈起瘟疫,他们都无法镇定。(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