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水情-《调教大宋》


    第(2/3)页

    二十日,漫堤而出。只半日,汴河两岸居户家中就已积水三尺。

    二十二日,开封城南灾情最甚处,平舍只余瓦顶,高楼亦不见街门。

    城南、城东一边汪洋......

    此时就看出文相公的深谋运虑,开封虽半城没入洪水之中,但由于处治得当,迁徒及时,此次水淹开封,溺亡者竟不足百人之数,乃历次灾情之中,伤亡最少的一次。

    二十三日,水灾到达顶点,汴河水势亦不再涨,但也未有退象,河官上报,预计开封水患最少也得半月才能退去。

    陈执中得了城中的奏报,也是长出了一口气。若是河威不止,再涨下去,就要淹到禁军大营了。

    陈执中庆幸的同时,也不由的对文彦博暗暗佩服!

    此大灾之年,能处治得进退有度、井然不乱的,大宋朝绝不过三人之数。而除了文宽夫,另外两个都已经在观澜书院养老了...

    而且别忘了,文彦博如今只有四十余岁,正是当干之年,得此大才,宋之福矣!

    ...

    不过,话说回来,这样大规模的,一下向内城聚拢几十万居民的行动,可能除了千年后的中华,也就只有大宋能做到了!

    一来,得有像文彦博这种胆大包天,还能果断行事的宰相;

    二来,大宋贵族的节操还是值得赞颂的。

    不但京属官员、文武群臣乐意在危难之时接纳百姓,就连皇亲贵胄此时也显示出极大的胸怀。

    汝南郡王、北海郡王率先开府,腾出屋舍接纳百姓;然后是王家、石家,这些未受灾的将门贵胄紧随两位贤王之后;就连郑国公主都腾出大半个宅邸供灾民居住,而且,日常餐食皆予救济。

    试问,哪朝能做到大宋一般宽仁?

    正想着,有内侍传旨,令他福宁殿觐见。

    陈执中不敢有迟,他知道,赵祯这些日子每天都要问好几次救灾之事,极为重视。

    一路急行到了福宁殿,进去之后,陈执中就是一愣.....

    原来,赵祯不光叫了他,宋庠、文彦博、庞籍,都在!

    还没等陈执中向赵祯行君臣之礼,就见赵祯阴着脸一摆手,“免了吧!叫陈卿家来,是有河防之事与众位卿家商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