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小宛国-《歧门古篆》


    第(3/3)页

    达春催动着头驼继续前进,接着荧光棒和手电筒的光线,因为担心再有蜘蛛出现,我们迅速且小心的绕开了地上的尸体,向大裂谷的深处走去。

    一直都到了谷口深处的一处空旷的位置,这才停了下来,老三的尸体我们没有来得及带上,离开的时候我在路上也没有看到老三的双腿,似乎和那些尸体的脑袋一样,莫名的消失掉了。

    老二骑在骆驼上已经泣不成声了,他们俩是亲兄弟,从小就被李家收养,老二的胆子虽但却非常关心这个弟弟,我拍了拍他的肩膀,人死不能复生,我想劝他节哀,可却不知道怎么开口。

    相处了一月有余,老三平时话虽然不多,平时也很少与他沟通,活生生的人就这么没了,心里难免也会有些难过,哪还能劝得了别人。

    这时候,黑暗的夜空逐渐被一丝从天边升起的金色光芒所取代,太阳终于要出来了,或许是在黑暗中呆久了,我们都不由自主的朝着最亮的方向看去,随着太阳的升起,金色的光芒变得格外的耀眼,不边的沙海,倒映出一片金黄,仔细往里看,透过金色的阳光,后面是一座庞大的城市,无数的残檐断壁,破旧的房屋,倒塌的塔楼,最耀眼的要数正中的一座十三层佛塔,不知道什么原因,阳光照在佛塔上,显得格外的耀眼,仿佛佛光照耀一般。

    李国华看得眼睛都直了,直勾勾的盯着佛塔半天说不出话来。其余的人看到这番景象,反映也都差不多。

    我让李国华拿出定位器,对照一下地图,看看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古通把地图摊在地上和一起研究了一下说:“如果没有出错,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应该是古代小宛国遗址。”

    汉书记载,小宛国,王治圩零城,户五百,口千五十,胜兵二百人,东与若羌接,避南不当道。主要人口以古塞种人为主,现代的很多历史学家都认为,古塞种人是从古印度迁徙而来,属于游牧民族,在西域三十六国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文字历史中,关于小宛国的记载可以说是非常的有限,小宛国后期被鄯善王朝所吞并,最后随着鄯善国一同悄然的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