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三个时辰与一时半刻(一)-《汉末国士》


    第(2/3)页

    哪怕只有一丝丝,她怎么都不乐意承认的一丝丝。

    可自师父去了,她诸葛孔明还从来没这般安心的愿意站在哪个人身后。

    ……

    边州苦寒,最杀人者是凉州。

    本就是战况最烈,死人最多的地方。

    可或许是染了太多蛮夷血,在文气中原眼中,这凉州之人,和蛮夷也没什么区别。

    即便是没见识妇孺的印象中,也都是野蛮到砍头饮血寝敌皮肉的凶野之人。

    清流读书人都是鄙视的。

    可是说来也是一桩奇事,因为近些岁月佛学西来的缘故,凉州最先受到晕染。

    那一州号称妇人提刀能战的彪悍百姓,没肯学会放下屠刀,没肯学会在战场上慈悲为怀

    但是崇佛之胜,倒也不输它处,虽然没有那些姿态雕法都丰富的各色佛像寺庙。

    若是一本佛经,在凉州却绝对是拿得出手的东西。

    据说就有一位凉州本地士族子弟,因为兵法文略皆不算好,可是也算有机巧的花费重金

    购得了一百多卷青经。

    托了无数关系,辗转送给了董卓的一个宠姬。在美人枕头风的作用下,被随手打赏了一个不大不小,但至少是同龄人攀爬数年才有的职位。

    当然,这是富贵人家的事,但换到贫苦百姓家,也少不得有天真孩子或者贤惠妇人,在家中父兄丈夫出征前,和佛庙花上几枚小心省下的铜钱,求一枚平安符。

    然后在家里等着他们带着军功和粮食回家,其实没有军功粮食都可以,家人能活着回来,就很知足。

    但是也不是每个人都能等到的。

    到时妇孺不见尸体,空洒纸钱,便只盼着天气晴好,烧纸易。

    这样的地界,按照道理是与文弱书生格格不入的,毕竟就是西凉李儒那样的智囊,也据说可以披甲马上砍人头。

    若非说武人和文人有什么风流勾连,那么最有说服力的一样东西,是酒。

    此处有垆,有酒,

    垆简陋粗糙,酒烈热味劣。

    是劣等木头支起的窝棚,挂着的粗布上面歪歪扭扭的一个酒字。

    卖酒的姑娘,也久经生活磨砺煎熬,是个拙女子,

    若非天上弦月添了几分景致,真的是一副糙劣到无可观赏的整体画面。

    然而此夜,”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那是一个男子,一个用风华绝代,倾国倾城的来形容才贴切的男子。

    肌肤面庞,用如白玉来形容都不够,简直剔透到玲珑的地步。

    满头发丝不绾,一身锦衣清素,一双眸子无意便惑人心,如同山间鬼怪。

    在十三岁的时候,他就被称为

    “妖娆神气压过天下女子一头,满身俱是国色何必生男儿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