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那个叫柳旭的举人怎么样了?这封奏折里面没有提到他。”皇帝似乎又想起一件事来:“这个柳旭,的确是赤胆忠心,眼见那个人权势显赫,却毅然以一个小小举人的身份,毁家纾难,忠勇报国,在南直搞出这么大的排场来,不容易啊!算得上是个忠臣!” 眼见皇帝很欣赏这个柳旭,王承恩又识趣地补充了一些背景资料:“现在江南都传说这个柳旭乃是文曲星下凡,这个人不仅诗词做得好,在儒家学说方面也自有一套,写了那个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也颇得江南士子之心,人送外号柳改制!” “恩,虽然这两本书写得有些荒诞无稽,又和理学相悖,但是本朝向来不以异端罪人,哪怕是李贽也没有判处,只是抓起来审理。眼下正是用人之际,若是真能除掉那个人,柳旭和江南士子就是有大功于国家,让他传播学术倒也无妨,总不能说我堂堂大明容不下一个功臣!” “皇爷圣明!”王承恩拍了一句马屁,接着补充道:“这个柳旭带着监生声讨王在晋这杀才,好不容易从尸山血海里面爬出来,又带着生员们在南京城外和王在晋对峙,凭借毛一鹭借他的一千兵马在城外不退,声言王在晋若是敢来就与他死战到底。” “哦?”皇帝有了一些兴趣:“这个柳旭,骨头倒是硬,没想到刀子和火铳都吓不倒他!” “是啊,这个柳旭还说,此次挫败乃是小挫,不能改变天下大势,若是十月底之前朝廷还没有处理那个人,他就要和天下士子一起进京和那个人决一死战。王在晋不敢制造太多杀戮,因此只是终日在衙门里面借酒浇愁。” “哼”皇帝闷哼一声:“眼下才后悔,不是太晚了吗?王伴伴,你这几日用心搜集朝中动态,有任何关于那个人和他的党羽的奏折定要第一时间给朕汇报!”顿了顿,他又换上了一种信任的语气:“这偌大的皇宫中,朕实在不知道还能信任谁,王伴伴,你可愿意和我一起,中兴这大明江山?” 天子的话厚重、有力、温暖,好像是冬日里的一碗热汤,让王承恩听了之后浑身冒着暖意,是以王承恩毫不犹豫地跪了下来:“奴婢愿为皇爷效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