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系统里存在这个东西,罗彦自然是不会放过的。现在需要罗彦发愁的,反而是这声望值的来源问题。 自打七月以来,罗彦在人前就没怎么出现过。以前写的那些文章和诗词,随着大家的传唱,该赚的声望值早就赚过了。三个月时间这声望值就先前那十来万,还被罗彦兑换成了金钱。所以,现实逼着罗彦必须要在明年开春的时候就挣够这一百万声望值。 虽然兑换出来一个土豆嫌少,但是罗彦也有了充分的计划,那就是制造温室大棚。 其实温室大棚古来有之,汉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温室大棚种植的蔬菜。罗彦就像想利用这一点,争取在三年时间内,把土豆的数量弄到可以量产。再怎么说,灾难来临的时候,多一份准备,至少是能够少死几个人。 可能有人就有了疑问,一个土豆,三年时间能变出多少来。三年六茬,怎么说也能弄出可以上万斤的种子来。加上现有的国家储备,那么到那三年的时候,最后难熬的那一段时间,这些土豆完全可以够拿来赈灾了。 罗彦自然是想得有些想当然,这个没有办法避免,但是缓解一下赈灾的压力,让灾民能够活着还是可以保证的。 至于温室大棚的维持资金,罗彦也想好了,反正初期也没有那么多的土豆供他们弄,到时候种点反季节蔬菜卖掉,最少也能回本。 至于再往后,只怕李世民知道了罗彦干的事情,根本不用罗彦多说,他自己就会求上门。求罗彦把土豆的种植规模扩展开来。 想象当然是美好的,但是当前最大的难题还是声望值啊。 看着李世民还是上道地把他要的东西全都给了,罗彦也很满足了。这会儿出钱出力的部分都有人办好了,那就剩下自己继续去出风头赚声望了。 当天,文学馆的集会就在人们复杂的心情中结束。 回去的路上,几个与罗彦认识比较早的人不约而同走到了一起。 “于中郎,今天的这件事情,你怎么看?”问话的是李玄道。作为除了陆德明,和罗彦交往最多的人,李玄道对于罗彦今天的表现也十分不解。 “你是说他对你我的安排,还是向秦王要东西的事情?”于志宁笑着说道。 “当然是两者皆有之。”李玄道故作不满。 “那第一个事情还是我来为李主簿回答吧。”还没等于志宁说话呢,盖文达就插嘴道:“其实罗彦是为了给你们两个人能争功。” 这下子李玄道有些不明白了。虽然他是秦王府的主簿,政治斗争的经验也不少,但是恰恰在这一点上就把自己给绕晕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