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结局(三)-《归农》


    第(2/3)页

    岑二娘丢下帕子,抛下安三少,奔去卜算子大师的书房,找他老人家自己绘制的舆图了。

    大师当年的足迹遍布整个大启朝,他把他走过的山川河流和城镇,都巨细无遗地画到了舆图上。岑二娘拜他为师后,他经常拿出来观摩,指着舆图上的标记,和岑二娘讲他的辉煌往事。

    岑二娘记得漠北和东海之间,有一条名为“青暝”的大河。那条河起源于雪山,流经大景中原和东北数个州县村镇,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百姓。

    青暝河从古至今,哪怕是旱灾时,也都没有出现过断流的情况。若是能把它改流,在它入海前分一支流到漠北,灌溉那片土地。就不愁漠北种不出粮食了。

    岑二娘经安三少提醒,有了大致的想法后,便细细观察了漠北和东海之间的地势,尤其注意了青暝河流经的地方,看能否找到一处合适的缺口,从那儿分流,造一条河,流向漠北。

    她扒着舆图盯了一天一夜,画废了几千张白纸,终于找到了一条可以将青暝河成功分流,并让它顺着地势流淌的路线。

    找出那条路线后,岑二娘把儿子丢给岑二爷夫妇带,让安三少带人护送她去京城,把大师的舆图和她画出来的路线给岑大郎。她在岑大郎专心凝看舆图和路线图时,口若悬河地给他讲,分出这一支流,对漠北、对大启朝,有什么好处。

    岑大郎也不是短视之人,他一听岑二娘的话,就明白了她的意图。当即拍板准了岑二娘的提议,还精心挑选了一支五万的军队,同时在民间征集了二十万民丁,发动许多富商出钱支持,开始挖沟渠、河床,修堤坝。

    与此同时,岑二娘与安三少奔赴漠北,与大师一起开始新一轮的研究。他们在漠北沙地、荒野里试验了无数次,终于培育了出来几种能适应漠北那边恶劣气候的作物,开始在有水源的几座城池中试种。

    五皇子、刘国邦等被岑大郎饶过一命、留在漠北吃沙子的一派人,号召全漠北的百姓,向岑二娘和卜算子大师,以及他们带来的老农、长工们学习,按照他们说的种田法子和步骤,一丝不苟地照做。

    如此在漠北试种三年,收获颇丰。

    种出的粮食,勉强能养活那几个城池中的人。其他地方,依旧荒着,那里的百姓,也靠吃朝廷从西南和东海运送的救济粮过活。

    五皇子和刘国邦身体力行,走在前面带人种田时,也没忘记在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他们很谨慎地一点一点地动作,一边慢慢想方设法圈钱运物资养兵、练兵,一边打着着杀北蛮的旗号,隔三差五向朝廷要钱要粮,要增加征收民丁入伍的军户名额。

    岑大郎为了护住漠北那片将来能给他带来巨大收益的土地,都一一准了他们的要求。

    他要忙着监督人修河,忙着说服那群固执的大臣迁都,没有闲心和余力去注意“已经被他打破了胆”的五皇子和刘国邦的小动作,放任他们在漠北培养了一批只听他们指挥的精兵强将。

    虽说如此打退了滋扰边境的北蛮人,却也给岑大郎的大启朝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五年后,漠北那边历时八年的青暝河支流工程,终于圆满竣工,被分出的支流,流经漠北十州、二十三县、五十九个村镇,给漠北百姓带去了珍贵的水资源,使得漠北不再缺水了。

    此时五皇子和刘国邦依旧按兵不动,他们默默地带领漠北当地百姓种田,丰富着自己的粮仓。同时开出优渥的条件,吸引各地的读书人、商人和普通百姓,携家带口入驻漠北,在漠北生根发芽,使得漠北一天天繁荣起来。

    这时,岑大郎已经把都城迁去了西南淮州府。

    曾经竭力反对迁都的臣子们,被他威逼利诱拉去西南定居,发现西南比京城还繁荣,朝廷分给他们的宅院比京城的还大还漂亮,西南的瘴气毒气都侵害不了他们的健康后,什么怨言都没了,开始享受起在西南生活的日子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