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皇帝偏心的结果-《壮哉大唐少年郎》


    第(2/3)页

    为着此事,大家彻夜长谈,大家最初存着相同的看法,在他们的印象中,边兵应该很强的。他们常年受到异族的威胁,生活在战火之中,护卫着边疆的安宁。所以古往今来,边军都是勇悍之士的代名词,在许多朝代,边军的实力甚至远胜于中央军。

    因为中央军远离战场,很容易受到奢华生活的侵蚀,受到利益的蛊惑。以致将校之间爱财惜命,影响到了全军的战斗力,不堪一击。历史上因为边境失陷,中央军不堪一击的事件,数不胜数。最典型的例子无疑是宋朝了,当时的禁军已经腐朽到了极点,全国可用之兵,唯有西北种师道种师中兄弟的种家军,以及折家军,明朝后期亦是如此,可用之兵只有关宁铁骑,王朝内部是无兵可用。

    但是在唐朝,这种情况却是反着来的。

    内强外弱

    无疑是唐军的真实写照。

    这也跟唐朝的崛起密不可分。

    唐朝立足关中之后便采取了以关中战天下的国策军制,在关中秦川一代建立十二军府,也就是耳熟能详的关中十二军。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将关中分为十二道,即十二个行政区域;每道置一军,共十二军;又设若干骠骑府、车骑府,分别隶属于十二军。武德三年分别授予此十二军军号:万年道参旗军、长安道鼓旗军、富平道玄戈军、酒泉道井钺军、同州道羽林军、华州道骑官军、宁州道折威军、岐州道平道军、邠州道招摇军、西麟州道苑游军、泾州道天纪军、宜州道天节军,每军设将、副将各一人,督率府兵且耕且战。

    大唐征伐,必调关中十二军,几乎可以说整个大唐江山绝大部分都是十二军打下来了,关中十二军的强弱能够直接代表着大唐王朝的战斗力几何。

    因为关中十二军过于强势,大唐军队的展也向着关中十二军。一切优良的装备先满足关中十二军,有赏赐先给关中十二军,有荣耀也是关中十二军的。长此以往,关中十二军越来越强,而边军心底各种不平衡,也就丧失了因有的斗志。

    也造成了突厥大军一来,边军龟缩着,护着主要城镇不让突厥攻陷,而如狼似虎的关中十二军在李渊的调派下奔向了前线战场。

    如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大唐太过依赖十二军了。

    历史上也生过这样的事情,李渊觉得天下大定,关中十二军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也就撤销了十二军建制。结果突厥大军袭来,唐军被打的落花流水,以至于将士慑惧,三军大骇,不敢与战。

    李世民不得不亲自率领玄甲军百骑掠阵,领着百人在突厥五万大军面前叫阵,鼓舞士气,这才逼退了突厥大军。

    李渊亦在此战后,恢复了十二军建制,足可见大唐对于关中十二军的依赖。现在,撤十二军设十二卫,名目不同,功能却是一样,但是大唐对于十二卫的依赖是依旧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