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庆州都督-《壮哉大唐少年郎》
第(2/3)页
“秦风上前接旨!”
“末将领命,定不负众望。若异族胆敢进入庆、绥、延地界,必教他们有来无回。”秦风慎重的上前领命,自信十足的夸下了海口。
李世民难掩鼓励的神色,道:“小秦将军,你有何要求尽管道来。”
秦风接过任命,提议道:“兵贵神,末将希望能够不带粮草,明早即刻出!”
李世民沉声片刻点头道:“好,朕既任命你为庆州都督,这事情由你来决定。朕这就快马加鞭,沿途吩咐地方官员沿途相助。”
古代行军,分为好几种方式,若用能够理解的词语表示就是正常行军,急行军,还有加急行军,是根据战情不同而改变的行军方式。
正常行军这个不用说,寻常的度,寻常的赶路,物资辎重齐备,以稳妥为主;急行军则意味着赶路急行,自带吃喝以及一些轻便的物资,笨重的物资则需要弃之一旁,减少部队负担,加快行军度。加急行军连吃的都不带,只带兵器衣甲,闷头闷脑的赶路,只有在战况万分危急的时候,才会选择的行军方式。
当然也不要以为兵卒是铁打的,可以不用吃饭。不要忘了支持军队运转的是国家,为了应对战事,自古到今,朝廷都会在战略性要地搭建军用粮仓,以备突战事所需。
面对这种加急行军,地方上的官员会从军用粮仓里领出粮食,在指定地点做好膳食,等大军抵达时,可以立刻食用。这样地方官员与军队的配合,能够最大限度的将行军度提升到极致。
历史上很多看似不可能的行军都是这样完成了。一般只有在战况万分紧急的时候,才会选择如此行军。
这一次出征,秦风选择的就是、加急行军。
加急行军需要沿途官员配合,所需求的物质经济更在前两者之上。李世民也知道给秦风去前方安排的时间不多了,顶多只有半年时间,故而,对他的要求无有不允,
贞观三年。一月中旬。
秦风渡过了新的一年,终于收了镇守边疆的任命。
这一离去,也不知多久才能返回长安。秦风再此之前,早以抽空安抚好了长乐、郑丽琬。正如秦风想的,庆州并不是很远,他不能返回长安,但是长乐、郑丽琬却能随时随地的赶去庆州,往返也就是几天的路程,同时,秦风也承诺安顿之后,接二人一道去庆州团聚。彼此倒也不是很伤感。
翌日,凌晨五点左右,秦风就到了终南大营,击鼓聚将,将出征之事告诉军中所有文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