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荆山加冕(上)-《一朝崇野一朝歌》


    第(2/3)页

    “我只是觉得他眼熟,他好像就是那天我撞倒的人!”绿荟忽略他的无理取闹。

    “那可真是冤家路窄了,那人可是归元派的公孙黎再,他父亲也即归元派的掌门病重,想必他是代替他父亲出席这个加冕大会!”

    绿荟显然也猜到了十之**,不过她想这样的大人物肯定不会把那些小事放在心上,况且她现在是易了容的,所以也没有再多想。

    各派的人都差不多到齐了,就差主位上的古雅派。当然,大人物都是压轴登场的。

    “皇-上-驾-到!”随着一声高喊,一抹明黄在众人的簇拥下进入了会场。

    没有想象的大排场,只见一个二十出头面如冠玉的青年公子身穿明黄色上绣金龙的锦缎常服,头并没束串珠冕冠,只用明黄色的缎带束着,打扮比较随意,就像参加平常的家宴一样。尽管这样,本身的翩翩风度,清俊容姿还是有点让人移不开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虽说随意,但必要的礼还是要行的。众人纷纷起立然后躬身行礼。

    绿荟像众人一样起身行礼,此时的心里不免感叹这皇帝的容颜,没想到他竟这么年轻,而且俊朗,只叹这样丰神爽朗的人中龙凤之姿,怪不得陆曼杳倾慕已久了。这小丫头现在应该在偷偷地打量她的意中人吧!

    “平身吧,朕今天只是作为一个学派的代表来参加大会的,大家不必多礼,也不必拘谨,这次的主人公是国子监,下面由他来主持大会吧!”姿态不是想象的高高在上,语气也如和煦的春风。

    不得不说,好感一下子又上升了不少。

    国子监一行人刚才是跟着皇上他们进来的,只是皇帝的光环太盛,所以大家都忽略了他们的存在。

    蔡业这时听到皇上提到了国子监,就顺势站了起来。只见他走到事先在会场中间的空旷处布置好的一高台前(高台专为国子监主持大会所设),先是简单的致辞,说明了大会举办的原委,然后就正式宣布了大会开始。第一个环节是加冕和发放经费。

    绿荟这是第一次看到蔡业的面容,可是他的声音早已刻进了她的脑子中,此时她的心早已是乱如麻,可是她却尽量克制自己不要表露出来。所以旁人看到的她是没有半分异样的。

    蔡业命国子监的人详细宣读了过去五年里各学派的功绩贡献。其实这些所谓功绩贡献在上次大会时就已公布,普天下皆知,他们只是循例再说一次,为下面的加冕铺垫,顺便让外面的百姓人人都清楚各学派为国家所做的一切。

    别人可能听过,但对于绿荟来说,这些都是新鲜的,她当然是聚精会神地听着了。

    “野栾十七年,南方大旱,饥馑,疾疫,饿殍遍地,死伤无数,民中多恐慌,坊间谣言遍传,古雅派遂谴使安抚民心,继而开仓赈济灾疫,赐民众米五万石,更甚者,为瘗殍给棺,为死者请僧作法超度,同时,临改政令,减当地户税一年,无户税者,给其家钱三千,其行于百姓如天降甘霖,事毕,更是汇集群众,广授应灾之策,要点为灾前预防,移民就食,保护林木,改进耕灌之术等,特记一等功。在物派事后主兴修水利,大肆开凿,疏浚运河,以保证沟通各大水系,预防水旱灾害,救灾防灾于一体,特记二等功。归元派,曼术派,弄化派,虽出力绵薄,却也尽心尽力,从旁协助,劳苦功高,特记三等功。”

    “野栾十八年,春夏之交,俞凉,东漓二地人患急喉闭,速者半日一日而死,连墙比屋,呻呼之声相闻,哀怨连连,朝廷差使臣逐厢散药,然饮药者多无效,举国惶惶。弄化派见此危境,遂似通天犀以身试药,勤于炼制丹药以拯万民于水火,屡试屡败,屡败屡试,终成,多半民众得救,功劳无量无边,特记一等功。。。。”

    “野栾十八年,秋七月癸亥,盐城境内榆河桥垮塌,民众坠入桥下河流,死者数以百计,后究其原因,因桥荷载取值不合理,设计不当,结构选型考虑不周,终造成侧滑以酿惨剧。曼术派遂毛遂自荐要重塑大桥,因其先祖曾参与过皇城内摘星楼建设,且其近五年内的研究主题为有关土木工程中计算土方、工程的分工与验收等问题,故众望所归,揽下大任,择日施工重建大桥,历时两年,竣工,经综合评审,桥造型美观,安全稳妥,造福万民,特记一等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