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1 战事的关键-《替明》


    第(2/3)页

    在实施的过程中,他一直担心有什么环节可能考虑不到,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打输了正式入关的第一战。

    如今战事已是尘埃落定,高兴之余,一时忘形,本来很注意分寸的他,开口叫出了“二弟”的称呼。

    胡广听到大哥的感慨。只是笑笑,反应并没有胡宽那么大。对他来说,这样的局面,只是在他的意料之中而已。

    这次战事的难点,只在于如何不伤及到被当作炮灰的普通老百姓。在城内砌墙隔离这个做法,虽然没出事,其实危险性还是有不少的。只要里面有一部分随炮灰一起进来的流贼精锐或者明军士卒的反抗意识够强,就很可能会造成城里的混乱。

    不过事实证明。不管是炮灰还是所谓的流贼精锐,或者是那些明军士卒。他们都不怎么想打仗。加上自己这边的宣传之策一直在做,因此才没出事。

    这种事情,只能来一次,下次要还用这种策略,那肯定是不行的。

    就比如说这次,如果陈奇瑜能第一时间知道城内是采取这种措施。他就不会先派炮灰和普通的流贼精锐来消耗了,直接派出手下将领们的家丁部队。

    这部分人的作战意志会相对来说强一点,想立功的意愿更大。不需要太多人,只要混进一两千人,夹在几万人里面。随便一闹,一煽动,估计城内肯定要乱。

    对于大哥胡宽担心的问题,胡广却一点不在意。自古以来,兵书上都有说过,兵贵精不贵多。这句话就眼下榆林这场战事,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还有一点,对于明军的战斗力,胡广的内心其实是不屑的。就陕西这边来说,正常情况下的边军就比辽东那边的边军要弱一些,更何况此时的陕西,精锐早已被各地巡抚抽调去勤王了,留下来的这些明军,对付灾民转变过来的流贼还可以,但想对付一直是走精兵路线的叫天军来说,显然是不够看的。

    关于这一点,建虏那边其实也有给出例子。就如建虏都可以用很少的军队,往往能打败几倍甚至十几倍的辽东边军,然后一路追杀,明军尸横遍野。

    胡广心中想着,看着城外的叫天军在很好的执行自己的命令。即骑军不管其他,直追着帅旗所在突进。要能擒获或者杀了明军主帅,那是最好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