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行台死小关分胜负(二)-《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


    第(2/3)页

    高澄未接缰绳,看着陈元康,犹豫不肯离去。

    “世子是成大事者,不必急于一时,请世子上马!”陈元康此时明知宇文泰将至,却又急不敢急。

    高澄终于上了马。

    “长猷兄……”高澄想说什么话未出口时,陈元康已经狠狠一鞭子抽向了自己的那匹马。

    “世子恕臣无礼!”陈元康的马立刻便带着高澄向着和刚才相反的方向狂奔而去。

    蒲津关的东魏军无声无息地弃营而去,陈元康带着东魏军护卫大将军高澄一路撤军而归。同时怕司徒高敖曹一路孤军深入,也送信去给高敖曹,命他回师归国。

    至此,西魏军在小关大胜,但宇文泰和赵贵夹击高澄之计策却未能实现,宇文泰深以为憾。

    东魏大行台、督将窦泰全军覆没,主将自杀而死。大将军高澄撤离西魏国境。深入关中腹地已到蓝田关的东魏司徒高敖曹最后也只能领命撤回。至此,已经国贫民弱的西魏才算是暂时喘匀了气。

    得胜的消息传回长安,其实皆大欢喜之后谁还会在乎呢?关中之灾依然未解,不管是东魏胜还是西魏胜,关中饥馑已久的百姓仍旧在水深火热之中。西魏的兴亡是肉食者之间的战争,作为疏食者的生民又能盼望谁来解关中之困?

    长安魏宫中,小关大捷的欢喜短暂得更像是一个瞬间。皇帝元宝炬那昙花一现的英武气又被深藏了下去,魏宫中的天子不是传说中擅骑、擅射的鲜卑热血男子,更像是一个久慕文气的静弱儒生。大丞相力保了大魏社稷,魏宫中哪里还容得下天子气?不用说,这也是魏宫中每个人都明白的。

    最安静的莫过于长安的大丞相府,迅速就变回了之前的样子。大丞相嫡夫人,长公主元玉英不再是那个束发、两裆,英姿勃发的青年女郎,又回到了衣饰端庄、礼仪周全、行止淑惠的主母,再一次又回到她的佛堂里沉寂下去。

    佛堂中****安静得似乎连甘松香燃烧的声音都听得到。

    大丞相宇文泰在小关大胜,西魏撤军之后回到广阳,择日回国都长安。皇帝将会出国都相迎。日子越来越临近,大丞相府第里却传出嫡夫人小恙的消息,再到后来,甚至连内院的奴婢们都难再见主母一面。之后,不只是主母,长公主的侍婢南乔也为了服侍病中的夫人而不再露面。只是唯有佛堂的诵经声倒比以前多了起来。

    大丞相宇文泰吩咐一切从简。因为他知道这还不是该松口气安享胜利的时候,况关中尚在灾中。而且他心里对下一步的计划又有了新的设想,只是目前还暂时放在心里,除了对心腹于谨、赵贵略提过几句,还没有太多人知道。他需要速回长安,借战事暂停之机安排好救灾,安排好和柔然和亲……以人材治国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立刻能见效果的事,他着实是惦记着左丞苏绰的病。战事来了,所有注意力就都集中在这儿,战事一停更有数不尽的繁琐等着他案牍劳形。

    夜色柬珊,华灯初上。安静了有好些日子的大丞相府在这一天暗中压抑着一种兴奋,那种喧闹是不出声的。

    柔然世子秃突佳倒不觉得什么,不过在这里住得久了他也知道,很有人翘首以待,等郎主速归。

    可是这种盼望无形之中被加长了。皇帝于郊野亲迎大丞相回来,一同入宫,繁文缛节倒是在大丞相的暗中授意里减去不少,但是大丞相不顾劳顿,设两仪殿内朝,所议颇多,等到散朝出宫再回府,已经是夜晚了。

    秃突佳倒不着急见宇文泰,他知道宇文泰一定会主动来见他。他的父亲柔然可汗阿那瑰前些日子趁着两魏之战突袭东魏边境,至今逡巡不归,估计邺城的朝堂上,那位他新结识的兄长、大将军高澄也头痛不矣。而至于西魏处,要如何联姻,秃突佳心里已经有了明确的谋划。

    其实还有一个人,应该算是这其中最盼望郎主速归的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