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邺都中世子统庙堂(五)-《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


    第(2/3)页

    这时司马子如捧爵走过来,径直走到高欢几案前毫不客气地坐在了高欢身侧。

    “大丞相辅国在上下之间,必是辛苦……”萧正德的声音已经被殿中推杯换盏声掩饰了许多,说是为大丞相上寿,却让人感觉语气有些不阴不阳。“大魏有今日都是大丞相劳苦功高。日后魏梁结好,其结果如何,恐怕都与大丞相息息相关。”

    萧正德的话说的甚是巧妙。既可以说是赞高欢劳苦功高,也可以说是在暗讽今日大魏一分为二是高欢的责任,恐他日后在两国相交的事上又有闪失。

    无耐高欢、高澄父子偏是聪明人又城府极深,个个气定神闲地置之不理,只是微笑而饮。

    司马子如却反应极快地玩笑道,“郡王殿下在南北之间,更是辛苦。大梁能有今日殿下可谓功大于天,若不是殿下有伯夷叔齐之风岂能成就今日太子。太子暨定,日后大梁的天下太平更赖大皇子安分守己之功。”司马子如说的半认真半玩笑,叫人计较不得。但要说其老辣正在此处,也难为他心思一转之间回的这样快。

    “殿下在南北之间”真是妙语。既像是在说今日萧正德之为使,从南朝梁国国都建康到北朝魏国都城邺城,千里迢迢为结盟好在两方之间斡旋。也可以说是萧正德叛南朝投北朝,又从北朝南归的往事。

    萧正德本是梁帝萧衍的侄儿,过继为子。只是在他之后原本无子的萧衍居然连得八子。萧衍登帝位后,萧正德自诩为大皇子,希翼太子之位。如此非分之想当然不可得,此时却被司马子如讽为心甘情愿以让兄弟的伯夷叔齐,甚是可笑。

    高欢面上微笑却一语不发。只是举起酒爵向身旁老友司马子如致意,二人微笑对饮。

    高澄却实在忍不住鼓掌,大笑道,“司马将军真是快人快语,妙语联珠。”

    萧琼琚听到司马子如这样嘲讽萧正德,下意识握紧了面前的酒爵,沉着脸看着高澄道,“大将军这些日子恐怕甚是忙碌吧?又要辅助魏国皇帝理政,还要管吾等梁使的事。不只是司马将军快人快语,大将军也一样是快人快语,怕还更胜之一筹。听说还要照顾世子妃的病,纵然是精力实足,也实在是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一个小小侍从秘书竟然这么胆大,这么出言不逊。高欢和司马子如都放下酒爵看着她。萧正德却似在掩饰地把自己爵中酒饮尽了借放下酒爵的机会半低着头不再看萧琼琚。唯有兰京和羊舜华都似是若无其事,暗中都紧张起来。但两个人都是聪明人,谁也没有莽撞行事。

    高澄收了笑,放下酒爵,目中意味深长地盯上萧琼琚的眼睛。萧琼琚也不甘示弱地昂首与他对视。这样的任性不是谁都能有的。高澄一边盯着她,一边微蹙了眉,一双绿宝石般的美目几乎目光犀利地要直扎入萧琼琚的心里去。他的右手下意识地用修长的手指指尖轻轻在自己几案上身前的酒爵上划过。

    高欢不动声色地看着这个面貌如美少年的侍从秘书。

    高澄忽然隔着几案伸手过来,迅捷地捉住了萧琼琚的手,猛然起身强拖着萧琼琚起身,拉着她便大步向殿外走去。萧琼琚完全没想到高澄在大魏的宫殿里,在天子、百官还有他的父亲大丞相高欢的面前竟然还能这么任性。他拖着她在众目睽睽之下出了昭台大殿,绕到殿后身沿阶梯向上面高处走去。

    司马子如看着他们的影仿佛浑然不觉般笑道,“梁国使臣……”

    谁想到他话还未说完,只见另一个侍从秘书打扮的美貌少年、羊舜华起身便追了出去。

    “……果然个个与众不同。”司马子如看着羊舜华的背影把刚才没说完的话到底说完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