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皇帝召见-《明贼》
第(2/3)页
比如在新任辽地经略的问题上,魏忠贤即便有了人选,却也不能光明正大的自己提出来,而是必须要经过内阁某位阁老之手,提出来,然后大家商议,再投票表决。
某种程度上,这种制度,与后世英帝国的内阁制,已经有了几分相似。
只是,诸多条件的限制,大明的内阁制,瑕疵、漏洞太多,很难形成有效的效力。
到了崇祯年,内阁阁老走马观花,恨不得几天就换一任,完全没有了任何权威性,也就名存实亡。
再到了满清雍正年间,军机处的设立,使得内阁完全成为了传声筒,笔杆子,不再具有思维,而是变成跟传递太监一样的职责……
让这些满腹经纶的大佬,却做现在小太监做的事,不得不说,这是历史的悲剧。
但此时,只是天启年,内阁各位党魁、泰斗,就算不咋地,但依然有着很强的号召力和约束力,便是魏忠贤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也绝不敢觊觎。
此时,听魏忠贤这么说,天启小皇帝缓缓点了点头,“这也好。不过,大伴,吾有两个要求。”
皇帝发了话,魏忠贤也不敢怠慢,赶忙跪地道:“奴婢遵旨。”
天启小皇帝想了一下,“第一,吾想见见,此次俘获这扈尔汉的几位功臣。张盘,陈忠,李元庆。”
“是。奴婢遵旨。”魏忠贤赶忙磕头。
天启小皇帝可不傻,对于此次立功的三位将领,他记得清清楚楚。
“第二。”天启小皇帝看了魏忠贤一眼,有些冷厉的道:“宣府巡抚解经邦有负圣恩,贬为庶民,子孙皆永不录用。”
“这……”
魏忠贤一愣,没想到小皇帝居然对解经邦如此怨恨,忙道:“皇上,子孙皆永不录用,这,这未免有失王道啊。可只处置解经邦一人便可。”
天启小皇帝缓缓吐出了一口浊气,“此人世受皇恩,但非但不思忠君,关键时刻反而给吾撂挑子。他的子孙,又会是什么好人?大伴,你不必再劝。旨意吾可处置其一人,但其子孙,朕永远不想在朝堂上看到。”
看到天启小皇帝竟然罕见的用起了‘朕’这个皇帝权威之词,魏忠贤不由长长吐出一口气,看来,解经邦注定要倒大霉了,非但把自己搭上,子孙也被牵连。
但魏公公与解经邦交情并不深,在明面上给他留点面子,已经是仁至义尽了,也不再劝。
“还有。”
天启小皇帝忽然想起了什么,转头对魏公公道:“大伴,通知内阁,即刻对有功将士的封赏进行商议,今晚,吾要亲自查看,不得有丝毫差池。”
魏忠贤知道这是天启小皇帝分外关切之事,不敢怠慢,忙恭敬道:“是。奴婢遵旨。奴婢这便去办。”
看着魏忠贤远去,天启小皇帝缓缓松了一口气,坐在了御座上,脑海飞速旋转,这几位猛士要来京师见他,他要给他们准备些什么礼物呢?
…………
李元庆得到皇帝要自己觐见的消息时,正在长生岛的工地上忙活。
此时已经是三月初,泥地深处的小草已经开始长出嫩芽,枯萎的干树,也渐渐有了骨朵,远处的海面上,近海冰层也开始逐渐融化,春天就要来了。
虽然此时李元庆已经陷入了财政赤字,但各项事务,尤其是建设方面,依然是如火如荼的进行。
此次活捉扈尔汉、雅尔海之功,朝廷方面,无论如何,总归都会要有点银子拨下来。
而具体到长生岛和广鹿岛方面,李元庆现在主要的花费,就是铁匠铺的兵器打造和治下子民的粮草。
其余之事,能减则减,能不花银子,那就不花银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