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北上勤王-《龙腾1856》
第(2/3)页
曾国藩开始挂印办公,两江总督手握江苏、江西和安徽三省大权,位居从一品,这三省巡抚以下所有官员都要听其号令,曾国藩成了真正的地方实力派。此外,咸丰皇帝还给了曾国藩一个更加神气的头衔钦差大臣,并宣布长江南北两岸所有文武官员都归他节制。
胡林翼听说后,打心眼里替曾国藩高兴,犒劳曾纪泽的洋枪队时对曾纪泽说:“涤帅诚得督符兵符,则否极泰来,剥极而复,天下士气为之一振,二三年后,长毛之患可平。”
曾国藩当了两江总督和钦差大臣,可以调动更多的资源来对付太平军,他在更大的范围推动他的四路军事行动,安庆决战加速打响了,这一战将决定太平天国的命运!
由于都兴阿告病,曾国藩命令他的部队由多隆阿接替统率。多隆阿是满人当中少有的将才,他带出来的部队保持着八旗兵刚刚入关时的那种彪悍之气,因此战斗力相当强。他和此时的湘军第一悍将鲍超将担任第二路的指挥。胡林翼则担任第三路的总指挥。第四路的总指挥,由李续宾和李续宜两兄弟担任。
前敌总指挥的人选,胡林翼心目中的理想人选是多隆阿。这当然是为了照顾以官文为首的满族权贵们的情绪。
官文并不完全是胡林翼的傀儡,他始终没有忘记他那监督湘军的职责。为了钳制湘军,他大力发展都兴阿、多隆阿的马队势力。在官文的支持下,多隆阿多次向胡林翼提出扩充马队的请求,并索取前敌总指挥的职位。
咸丰皇帝在给胡林翼的谕旨中,明令胡林翼任命多隆阿为前敌总指挥。
然而,曾国藩并不认可胡林翼的这一想法。曾国藩认为多隆阿虽然作战勇猛,但是缺乏谋略,不能胜任前敌总指挥的重任。另外,这次攻打安徽的主力部队是湘军,却让一个满族人当上了前敌总指挥,湘军将领都会不服,不肯出力,曾国藩给胡林翼写信说:“鲍超就不服气!自多隆阿可能被任命为前敌总指挥的消息传出后,鲍超就多次表示准备称病辞职,希望你能够再考虑。”
“皇上有明旨,让多隆阿当前敌总指挥,而且我已经有了明确的计划。”胡林翼给曾国藩回信详细报告了他的作战计划。
曾国藩同意了胡林翼的作战安排,多隆阿就这样被推上了前敌总指挥的位子。就在这时候,湘军进入安徽后的第一场恶仗,就打响了。
陈玉成得知曾国藩的湘军即将对安徽发动大规模进攻,而且太湖、潜山两城已经被湘军包围后,率领十万精兵南下,妄图将湘军击退,稳固安庆的前沿阵地。
多隆阿知道陈玉成大军即将来到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作战计划,他解除对潜山的包围,命鲍超率领三千士兵驻守前面的小池驿,直接对阵陈玉成,而他自己驻守在后边的新仓,随时准备接应鲍超。
多隆阿的这一计划把曾国藩吓了一大跳。曾国藩用兵,无论战略还是战术,都很笨拙,习惯于步步为营。按照他的计划,湘军在太湖、潜山之战应该这样打:将兵力收缩,包围住太湖城,凭借牢固的营垒,抵挡住陈玉成的反包围,待重创敌军后,再顺势拿下太湖城,趁势进攻潜山,拿下潜山城。这种办法非常保险,胜算也很大,但缺点是不能速胜,至少需要一两年才能拿下太湖、潜山。
所以,当曾国藩得知多隆阿的作战计划后,着实吓得不轻。他最担心的是顶在前面的鲍超,鲍超手下只有三千兵,却要抵挡一向号称精悍善战的陈玉成的十万大军。即便是古代的名将,面对三千战十万的悬殊兵力,恐怕都很难生还,何况是鲍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