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货币战争-《回到战国当军阀》


    第(2/3)页

      所以京灵绝对不同意签署《东土大陆贸易合作伙伴协议》,但他担心这是诺兰一箭双雕的计谋,如果中华不签署协议,也就意味着这个小国家拥有庞大的野心。倘若签署了协议,时间一长,诺兰将主导东土的经济规则,其影响力也将慢慢扩张到全世界,那个时候中华要想龙腾远洋将是一个白日梦。

      想来想去实在想不出一个应对法子,京灵干脆重新回看协议的内容,尽管他已经看过不下五十遍,但其中的一条协定依旧让他紧锁眉头。

      那条协定指明:为了国际贸易的稳定性,必须设立一个高于国家主权的商业仲裁法庭,定点为诺兰首都圣地亚哥。任何签署了《东土大陆贸易合作伙伴协议》的国家和地区如若有商业纠纷,都可以在圣地亚哥的商业仲裁法庭提起诉讼......

      简单点的解释就是,假使诺兰每年向中华出口一百万吨大豆,而中华农业部为了拉高本国作物的竞争力,突然规定每年从诺兰进口大豆的配额只有五十万吨,这样做势必会伤害到诺兰大豆销售链上的所有利益者,其中包括种植园主、肥料生产商、采购商、运货商、沿途得利的旅馆饭店和征税的当地政府等等。

      这个时候诺兰便可以在商业仲裁法庭起诉中华农业部违反《东土大陆贸易合作伙伴协议》,要求其取消单方面获利却损害盟国利益的政策,或者是延期政策的施行时间。

      同样的,诺兰如果突然发布单方面获利却损害盟国利益的政策,中华也可以在商业仲裁法庭申请诉讼。

      但是别忘了,两国的贸易额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中华的国土资源匮乏,全面开启工业革命后,要想依靠自身的产粮能力养活上千万人简直是异想天开。

      京灵一开始制定的战略方针是以高科技产品换取它国的粮食和林矿等资源,以此将对方变为中华的资源供应国。

      也许诺兰的精英阶级正是看穿了中华的图谋,所以希望通过掌控中华粮食命脉的方式制定一套利于诺兰的贸易规则,所以就有了《东土大陆贸易合作伙伴协议》。

      想一想,只要诺兰进口的粮食占据上千万中.华人民每年所消耗的粮食总量的一半,那么无论中华的工业如何发达,只要诺兰拒绝输送粮食,数不清的平民百姓将饿死在街头,苦心经营的工业也将土崩瓦解。

      这是京灵不愿意看到的未来,所以他必须重新制定新的战略方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