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谁都不是傻子-《大宋说书人》


    第(2/3)页

    陈进才嗤笑一声道:“这话也就骗骗别人,你信么?”

    月姬幽幽地叹了口气道:“不信,那又能如何?所以只能信!”

    “所以你们现在连密谍司都用到皇家的女儿了?”陈进才笑道:“为此,不惜牺牲两个密谍让我们杀?”

    月姬神色黯然:“父皇接到急报,你手上有天书一册,能知天下事,此事重大,不能假手于人,而皇家里敢于接近你而让父皇放心的,只有我这个常伴父皇左右的帝姬。”

    “那两个却是真正的人贩子,不过他们在扬州的买家却是我密谍司之人,为了接近你,月姬也是下了本的!”

    此刻陈进才真的想鼓掌,历史果然是文人们写的,把宋徽宗赵佶写得一无是处,这严重误导了自己这种后来人的判断。

    幸好还没有怎么对上,要不然,到时候怎么吃亏都不一定。

    果然,最信不过的就是那些写历史的文人,隋炀帝杨广真的如史书上写的一无是处吗?

    唐太宗李世民真的是如史书上写得如此英明神武?

    历史都是文人写的,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一条大运河养活了多少船夫,纤夫,没人去写。

    大旱之年去官府处执劳役,可得口粮,没人去写。

    几十万劳工开运河,难免死伤,这便成了杨广的罪证。

    打高丽时李渊督运的粮草,运送不力,没人去写。

    打高丽时山东贵族几大姓在后面扯后腿更是没人去写。

    打高丽时杨玄感造反是谁支持的?更没人去写!

    天下文华,在隋唐年间,皆归于山东,朝堂之上,高官者莫不是五大姓中出来之人。

    为何杨李二家都是一个劲的要打高丽?只是为了出一口气?

    太过于偏颇了!

    为的只不过是想把帝国中的不安定因素消耗在国外战争上,也就是现代老美所用的策略。

    而那个不安定因素,就是山东贵族的五大家,掌控朝廷官帽子的五大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