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举贤不避亲-《华锦里》
第(1/3)页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保和殿内,以褚相为首的六个阁臣,已经把舒鸿煊的卷子看完了,除了褚相,连次辅杨一先脸上也露出惊讶之色。
真是由不得他们不惊讶,舒鸿煊的策问答卷,里面的内容,简直就是一场变法,还是一场阻力不大的变法。
对于权贵来说,要重新丈量土地,要多交赋税,无异于从他们身上撕下一大块肉,当然会心肝肉痛,但对平民百姓来说,又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至少苛捐杂税少了,底下的官员不能再借此来巧立名目。
而在上京有能量的家族,多多少少都知道一些承德帝的性子,他不计较的时候,只要不是十不赫的罪名,你多折腾他都不会搭理要是他哪天不开心了,要计较了,只能祈祷不犯到他手上。
很显然,殿试策问就是警钟,他厌烦了那些蠹虫贪得无厌的吃用他的东西,占有他的田地,还少了他的国库银子。
如果内阁不能给他一个好的解决办法,承德帝就会举起屠刀,一般时候承德帝很少跟人计较,可他计较起来的时候,很多已经不是人了,坟前的草已经长到膝盖这么高。
脾性再好的帝皇,依然还是帝皇,生杀大权可不是说着玩笑的。
至少褚相在殿试一开始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分神去看学子们,而是在思量着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他已经做好了,把自己家族这些年来私下买卖的土地忍痛吐出来的准备,足足三百倾!都是买来给家中晚辈做嫁妆,到他仙去之后,分家产的田产。
真是想起就心肝脾肺都痛得难以呼吸。
田产重要,可命更重要。所以褚相做好了大出血的准备,直到被承德帝拉去看舒鸿煊的卷子。
那一刻真是感觉峰回路转,舒鸿煊的卷子中,提出的法子居然不是收回多出来的土地,把那些田产变皇室的公田,而是交赋税!
只要交了赋税,就是相当于过了明路!限田令就不再是箍在他们头上的一把刀!
只要承德帝启用这个办法,就相当于承德帝自己认可了他们家族多出来的田产!
不就是赋税吗?交!只要不是过分的赋银,多少他们都交!
在这一刻,想要迫切实施舒鸿煊法子的反而不是承德帝,而是内阁大臣们。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