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八千两白银的贪腐案1-《悍臣》
第(2/3)页
汪直张了张嘴,根本就没法反驳。
朱佑樘又道:“马上差人寻找张文轩,朕要他的一个交代!”
老李头在听到张文轩三个字之后来了精神,也没管皇帝是不是余怒未消,站起来用沾满了糖渍的手直接捞起桌上的供状看了起来。
“啧啧,狗屁不通,是在是狗屁不通!”老李头看完之后,发表以上评论。
汪直如获救星,立马眼巴巴的看着朱佑樘。
果不其然,对手下人十分凶悍的朱佑樘还是愿意听一下老李头的解释,他回过头粗声粗气问道:“前辈,为何说狗屁不通?”
老李头可不管你是不是皇帝,指着供状道:“你自己看就知道了,这上面说那叫丁敏的小子是成化十七年进士,那时候他跟张文轩并不认识。然后又说张文轩在弘治元年威逼利诱,这才让丁敏成为锦衣卫暗子。
乍一看,好像没什么毛病,可仔细想想,却是漏洞百出。
以老夫对张文轩的了解,他向来就不屑做威逼利诱的事,顶天了也就是摆明利害关系,你愿意就愿意,不愿意他不会强求。
而且张文轩速来不喜文人,反倒是对武夫较为清净。
那小子还跟老夫说过,文人提笔能杀人,我张文轩不愿做那提笔杀人之辈,宁可当一辈子被人唾弃的丘八。
从这上面看,张文轩完全没有可能让一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文人去做锦衣卫的暗子。
再看下面,弘治二年冬,张文轩巧取豪夺白银五万两。
陛下难道就没想想,这丁承中在弘治二年不过是一个工部小吏,他连官员都算不上,上哪里弄五万两银子去?
老夫要是记得不错,那时候好像正是朝廷最为艰难的时候,张文轩整日在外奔波,一方面要应付白莲教,另一方面要对付鞑靼人,根本就没有功夫回京。
陛下再看下面,河工之事,丁承中贪墨朝廷八千两银子,这八千两银子如果真的是张文轩要的,那事情就怪了。
供状上写得明明白白,张文轩一共向丁承中开口要过五次钱,前面四次全部都是动辄数万两,为何偏偏这一次只要区区八千两?
别的不说,这八千两还好死不死让人给查出来了,还是从河工银子中贪的,难道陛下就不觉得奇怪?”
精明的老李头没有利用自己的身份向皇帝求情,而是根据供状一点点分析,争取让皇帝心服口服。
朱佑樘不是个昏君,只是在看到供状之后,他一时间被供状上谋反那几个大字给弄得失去了分寸而已。
这是一份经不起任何推敲的供状,按理来说刘大夏不应该连这都看不出来。可他看出来了却依然毫不犹豫的将供状送往东厂,到底是何用意?
“汪直,彻查此事。”朱佑樘想了想,吩咐道。
“内臣遵旨。”汪直松了口气,表面上不动声色道。
事情安排妥当,朱佑樘感激的看着老李头道:“若非前辈提醒,朕恐怕已经错杀好人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