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王府密会(一)-《历史咨询商》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李儒听到消息之后也赶紧过来灭火,向董卓好说歹说,总算是把他的情绪给安抚下来了。

    董卓气氛的事情无非就是曹操不仅依旧霸占着兖州,而且到了冀州之后还没有和袁绍闹翻,这让他十分生气。

    不过李儒却解释道,说两人这只是表面上看起来和睦,实际上暗地里面肯定是针锋相对的,河间市袁绍的势力范围,曹操带着军队过来了,袁绍不可能不心生芥蒂,只不过两人都看穿了自己的计谋,所以对外摆出一副和睦相处的样子来,想要迷惑众人。

    董卓怒气南平,下令让李傕带着三万大军向东出兵,到关东诸侯的地界上去劫掠一番,以前他畏惧关东联军,这个时候联军都已经散去了,是该出出之前的那一口恶气了。

    李儒叹了一口气,杀人容易,但是获得天下人的民心只怕是难了,他隐隐的感觉到,再待在董卓的身边虽能保一时的平安,但是却不是长久之计,丞相他只顾享乐完全不顾满朝文武大臣甚至是当今天子的感受,对他们十分粗暴,这引起了天下读书人的极大反感,自从联军讨董以来,已经很少有人前来投奔他们了。

    此时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已经从洛阳抵达长安最初的那种惊恐不安的状态之中恢复了过来,最近一段时间董卓一直住在郿坞城内,这使得长安城内的风声稍微的松懈了一些,尽管西凉军的管控和监视依旧十分严密,但是众人私下的活动空间却得到了扩张。

    郿坞是董卓在离长安城250里,出动了25万人修筑而成的,它的城墙厚度可以比肩两汉都城长安城,的厚度,郿坞城中还专门盖了宫室,选了民间美丽少女800人安置其中,这就相当于是董卓的后宫。除此之外郿坞的仓库屯积着足够使用20年的粮食,其他的什么金玉、彩帛、珍珠堆积不知其数。

    董卓每次回郿坞,朝中的公卿迎送直至横门。史书后汉书董卓传也记载着,郿坞号称“万岁坞”,这个说法倒也贴切,在郿坞之中,只有董卓没有皇帝。

    而因为郿坞距离长安也比较远,两百五十里的路在后世也需要两三个时辰,在东汉末年,即便是两地之间修建了类似于秦直道那样的弛道,因为交通工具只有马车,所以从郿坞到长安,一趟行程至少要五个时辰的时间,高希希的新三国之中有一个桥段,说是董卓自郿坞出发,赶赴长安上早朝,这完全是那个啥了

    在朝廷大臣之中,司徒兼尚书令的王允无疑是权势最高的人了,不过他的这点权势在董卓的眼里也是不值一钱,只要董卓一个不高兴,还是想杀就杀,根本就不需要理由。

    以前在洛阳的时候,董卓或许还对朝廷和皇上有一点点的敬畏,但是等他将众人掳到了长安之后,就变得肆无忌惮起来了,什么睡皇宫的妃子,骑马佩剑上殿,上朝不用拜见皇帝,非但不拜,而且皇帝还要对他行礼,因为他是汉献帝的仲父。

    除此之外,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事情在董卓的身上也是适用的,他在自己加官进爵后,还利用自己手中的特权,大肆加封董氏家族成员。他首先封自己的母亲为池阳君,越礼配备家令和家臣,地位与皇家公主相当。同时,董卓又拜弟弟董旻为左将军,封雩侯,另外还封自己年幼的孙女为谓阳君

    眼见朝堂败坏,皇权旁落,王允和一干大臣们就显得十分痛心和着急。

    这一天,趁着董卓不在京师之际,王允偷偷的在府中宴请宾客。

    王允是当朝司徒和尚书令,虽然董卓不待见他,但是却还是给他安排了一套不小的宅子,这宅子虽然比不上他的洛阳老家,但是在众多大臣之中也算是很豪华的了。

    而今天因为宴请的宾客身份特殊,所以王府上上下下都十分庄重,不过为了避免被西凉军的探子发现,所以一些活动都是在暗中举办的,比较低调。

    王允今年年过五十,古人云五十而知天命,他都已经五十过半了,却依旧不知道天命会如何。

    上午巳时刚过,两顶轿子便悄悄的出现在了王府的后门,从外观上看,这两顶轿子是王府内部的女眷所用的,因此驻守在外面的西凉军也没有打开检查,甚至是没有起疑心。

    不过这两顶轿子一落地,里面却走出来了两名峨冠博带的中年儒士,王允长子王晨早已等候多时,见到两人来了之后立时便迎了上去,对两人恭恭敬敬的拜了一拜,口中说道:

    “蔡伯夫,卢伯父,委屈两位乘坐这般花轿,王家实在是过意不去!还请两位伯父不要见怪!”

    两人摆摆手,不以为意,王晨继续道:“家父早已在厅内等候多时,两位伯父请随我来!”

    说完便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这两人正是当世大儒,一个是名满天下的文学家兼书法家蔡邕,另一个则是前朝大儒马融的首席弟子卢植。

    两人之中蔡邕此时身兼朝廷官职,而卢植因为早先出言得罪董卓,差点被当庭处死,后虽经蔡邕的劝说之下保住了性命,但是却被罢免了官职,闲负在家。

    两人今天来到王允的府中,却是受王允的邀请,这个时候西凉军在长安城驻扎的时间长了,防备稍稍的松懈了一些,这才给了王允这样一个机会,本来董卓是下过严令的,禁止朝中大臣们私底下聚集在一起,之所以要下这个命令,始作俑者其实还是王允。

    当初早在洛阳的时候,王允就在自己的家里召集众臣议事,商议怎么对付董卓,救出少帝,结果一群人谁也拿不出一个好主意,倒是不受待见的曹操提出了一个刺董的方案,结果曹操的刺杀失败,董卓大怒,不仅杀死了少帝,而且还将很多卷入此时的大臣都下令处死了,虽然最后没有直接查到王允的头上来,王允保住了一命,但是董卓却自此以后禁止大臣们私底下互相拜会,这样一来他们就无从谋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