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善后处置-《大逆转1906》
第(3/3)页
“有同志问,如果遇到不愿融合的怎么办?很简单,如果他们要离开的就送他们走。对于那种既不配合又不想走的,劳动改造就是最好的办法。我们中国需要建设的地方太多太多了,永远不会缺乏安置他们的工地和矿山。凡是抵制融合,顽冥不化者,就一直劳改到他们觉悟为止,十年不够就二十年,二十年不够就四十年、一百年……”
“现在我们先要做的,就是融合国内的各民族,这也是今后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先从汉化程度最高的民族开始,旗人的融合工作就是我们的试点。接下来,就是与我们同属炎黄系统和汉藏语系的各个近亲民族,然后是西北各族,最后就是我们的新领地……”
以上是文德嗣主席在5月15日党内高层会议上的讲话节选。文总此次的讲话内容,基本上就成了今后科社党政府的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
…………………………………………………………………
“赵尔丰和第十八镇官兵的家属怎么安排的?”文德嗣问道。老赵的“平藏军”,和原时空有点不同了,在清廷的正式编制是“暂编6军第十八镇”。
辛杰答道:“都妥善安置了,我们将旗人迁出后,现在是将他们安排在原满城里面集中居住,以便管理。”
“嗯,在待遇上不要苛刻了。在集中居住期间,就比照我们星科集团员工家属的标准供给吧。另外,要让他们给前线官兵写家信,报平安。那边现在是孤军深入,军心不能乱了……”文德嗣想了想说道。
“那么,要不要他们写劝降信?”辛杰问道。
“这个不用,劝降是我们的事情,他们只需要让第十八镇官兵知道他们平安就好了。”
辛杰走后,文德嗣从他交来的俘虏名单上,看到了个熟悉的人名,不禁有些惊讶:“咦,居然是郭松龄这个家伙,没想到他这时候也在十七镇啊……”
从名单上看,郭松龄现在担任第十七镇的卫队管带(警卫连连长),他是今年跟着统制朱庆澜一起过来的,结果在五桂桥之战中,十七镇的指挥部被革命军的炮兵集火了,朱庆澜当场被炸死,小郭也被炸昏过去,就被革命军俘虏了。
不过文总也只是稍稍惊讶了一下而已,他对于收集历史名人的兴趣不大,因为在他看来,那些历史名人还真不见得比生化人更有用。所以到现在为止,文德嗣还没有刻意的去收集过什么名人,对他来说,那些历史名人能来当然好,不来也没关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