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影评人-《美娱收割者》
第(2/3)页
凯萨记忆中他曾经总结了一个“2014年,凯萨见过的,作者最欠打的网络发帖排名”。
凯萨惊讶的发现,他逛过的所有游戏电影和音乐论坛和贴吧中,最欠打的言论中半数出自豆瓣、烂番茄、时光、IMDB和Metacritic这些网站。
一帮觉得自己比大多数人品位高的傻逼青年,专门跟大众的口味对着干,大家都说好的,他非跳出来喷一喷,再打个超低分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
就好像他们喷完了粪,制片商和导演就会按他们说的做,观众们就会根据他们的口味选择看哪部电影一样。
如果,我们假设一下,某一天,制片商们集体犯病,从此只会按照这些臭傻叉影评们的想法去拍片,会有什么结果?
制片厂会排着队的倒闭,然后再也没有大制作的大片可供观看。
一帮同样臭傻叉的导演,执导的无病**的电影就会占领大银幕。
然后电影业就会像当年的雅达利一样,因为粗制滥造的内容提供而使整个行业被冲垮。
你可以想象,你花了钱买票进电影院,一部电影开头就是十几分钟的长镜头,而且一句台词没有,那什么感觉……
你可以再想一想,电影院充斥着类似《俄罗斯方舟》那种“伪一镜到底”的先锋电影。
凯萨只是起个念头就感觉不寒而栗,甚至是细思极恐。
凯萨记得2015的五一档,有两部华夏国产独立电影的导演因为票房赔得尿血而当众抱怨院线经理谋杀了他们的电影。
凯萨只记得自己看完新闻当时大笑三声,高喊干得漂亮!
他还清楚地记得那几位接受采访的院线经理满脸的委屈:
“上座率实在太低了!让我怎么给他们排片?口碑好?你听谁说的?口碑好上座率还那么低?你说的口碑到底是谁的口?影评人的?还是观众的?”
很多票房和“口碑”倒挂,让投资方赔的血本无归的片子都是因为这些影评人忽悠了导演和制片方。
很多人说《少年派》就是文艺片!票房那么好,怎么说?
纠正一下,文艺片是华夏翻译过程中的一个误会。在电影的发源地只有独立制片和非独立制片的区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