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天子苦衷何人知(二)-《楚风》


    第(2/3)页

    瞽蒙走到近前,顺着声音的方向,一一行礼,丝毫不差,足见得这听力不是普通人可比。

    “参见天子”,说着跪倒在地。

    “瞽蒙,你且为这些远道而来的使者,讲一讲方才你所奏之乐的涵义。”年轻的周天子缓缓的开口说道。

    “诺!陛下”瞽蒙领旨谢恩。屈凌等人也是赶紧还礼相待。

    “贵使远道而来,瞽蒙承天子旨意,为大家讲解一番,此段音乐的精髓所在,希翼能对贵使有所感悟。”瞽蒙谦虚有礼,说起话来,都让人能够感到有一种高雅的气质,深藏其内,或许礼乐的魅力,早已深深的铭刻在他的心里,目盲心明,看到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

    “乐官,天子近臣,气量宏阔高雅,又深明乐理,自然不是我等山野之人可比,今日有幸得此音乐,已感平生一大快事,现在乐官又不吝赐教,我等实乃三生有幸,感激之至。”屈凌放慢语速,逐字逐句的将话说完,陈庄方才进门之前的时候,说了一大通,屈凌也就听懂了大概,但是最要紧的一点明白了,那就是多说实话,多说好话,瞽蒙的音乐造诣,实在不是一般人可比。

    众人谦让过后,瞽蒙开始为大家讲述礼乐文明的脉络。

    “礼乐文明,又称周公之典,‘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候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

    礼在于规范贵贱.尊卑.长幼.亲疏之间的人际关系,使得他们的行为规范,符合自身的条件,自身的地位。这种差异不可僭越,这种差异的秩序被称为‘礼’。

    孔子曾说过:“非礼忽视,非礼忽听,非礼忽言,非礼忽动”。

    礼论差异,乐讲和同,周公制礼的同时,又制乐。音乐能够激起人们对于喜怒哀乐的情绪共鸣。以此来达到社会的大同,社会的和谐。

    “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圣人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事,方才所奏之乐,实在告诫世人,杀戮之凶残,妻离子散之悲凉,天人两隔之无奈。

    安居乐业之美好啊”。

    瞽蒙说完,呆呆的站在那里,面如秋水无波澜,心却翻腾如江海,自己搞不好就是最后的宫廷礼乐师了。

    屈凌,孟说不住的点头,音乐的魅力一下子将众人拉到一起。年轻的周天子更是无比的喜欢上了,眼前的女人。

    文化的厚度,是一个国家能否传承下去的根本,‘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金戈铁马,屠城毁灭,一时虽能强盛,但不可长久。周朝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依然屹立不倒,或许这也是很大的关键所在。

    “贵使远道而来,一路劳苦,不如在这都城之中,歇息数日,而今天色尚早,贵使先行休息,一会儿寡人设宴为大家接风洗尘?”年轻的东周天子,想方设法的留住屈凌一行人。

    屈凌早有留在此地的想法,没成想年轻的天子自己先提出来了,答应的太痛快吧,又显得自己太唐突,不答应吧,又怕没机会,正在思索之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