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托孤-《饲仙记》
黑色珠子里传来一阵咆哮的声音,翻天大帝对着媚娘的真灵说到:“你还想躲在我的法宝里,做梦去吧。刚才你抗雷的时候怎么没想到先把老子放在一边。现在珠子再不进入肉身,连老子都要化成烟了。老子招惹谁了,平白无故就被雷劈了。”
媚娘看着那些黑色的珠子确实有些开裂,于是她下了一个决心,对黑色的珠子说到:“大帝,你和我相依为命也有一千多年了,你算是我的师傅,也就是我孩子的长辈了。我的真灵即将消散于天地之间,我的灵魂暂时还能自己控制,现在我就用真灵修复你的养魂珠。你知道,我修复之后能让你再度找到帮你恢复肉身的修真者或是妖兽,不过因为这颗珠子粘了我的灵魂之气,那么要是你不管我的孩子,你也就没有存在的机会了。你愿意帮我照顾我的孩子吗?时间不多了,你做决定吧。”
躲在养魂珠里的翻天大帝哪里会错过任何留在世上的机会呢,他立刻说到:“我答应了,不过你要知道,我躲在珠子里只能尽力帮你的孩子,他活下去不难,不过将来会不会过好日子是他自己的造化,他不过是一只杂种妖兽,要是没有人保护,也许会被修真者变成宠物,练成丹药也说不定。”
媚娘想到自己一千多年的经历,叹了口气说到:“这个不怪你,我作为母兽也只能给他一条命罢了,你只要对他没有歹心就可以了。”
为这个孩子做完一个母亲最后能做的事情之后,媚娘的真灵就覆盖住了整个养魂珠,从此之后,天地之间再也没有她的丝毫踪迹。留在养魂珠上的只是一些执念,她会守卫着翻天大帝兑现承诺,尽心保住她的小猫崽罢了。
翻天大帝因为媚娘的真灵修复养魂珠,暂时安全了,他的少许真灵躲在养魂珠里一万多年了,只盼着遇到一个可造之才帮他重塑肉身再返修真而已。这次媚娘让他希望最大,失望也最大,他看见媚娘留下的猫崽子就生气,要是媚娘拿这只小猫抗雷了,现在他的梦想就实现了一半。
生气归生气,翻天大帝也没有能力对小猫做什么,他现在急需找到一个新的寄主,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小猫崽就是唯一选择了。
在旁边守着的藻灵宝宝看见一切都平息之后,赶紧再次上岛,一眼就看见了死去的母猫和一只叫得比蚊子还小声的小猫崽。
藻灵宝宝感叹小猫崽和他一样命苦,他是遇到了蒋小苗,算是否极泰来,那么小猫崽遇到了他也是走运的。藻灵宝宝的出现让翻天大帝吓了一跳,他都不敢相信眼前的东西居然是天地灵气孕育而生的灵气宝宝。他忍不住想到,要是当年他抓住了这么一个小东西会炼出多好的丹药,可现在他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赶紧寄生到小猫身上,他的法宝可是邪气十足,不躲在妖兽的肉身上,一丈之内就会爆裂。
藻灵宝宝看了看母猫的尸体,发觉周围没有一点真灵之气才抱起了小猫崽,摸摸他的头说到:“小东西,比哥哥我还可怜,我还能找到娘,你一出生就没有娘。哥哥是想照顾你,可是你这么小,又不能生活在水里,我要怎么照顾你呢,干脆我把你送给那个傻妞养吧。那傻妞很贪钱,不过贪的是小钱,连我这个大宝贝都不知道拿去换钱,算是个好人。”
蒋小苗就这样被惦记上了,藻灵宝宝没有经过她的允许就把一只杂种猫妖兽指给她收养了,结果就是还没有等她上岸,落花湖的水面就出事了,天火门的船翻了。藻灵宝宝推动波浪,蒋小苗在晕倒中被一堆湖藻送到了岛边的礁石上。
蒋小苗醒来时就发觉不对,眼前倒着一只焦黑的野兽尸体,一个只有她巴掌大的小猫崽居然在尸体边爬行。藻灵宝宝幻化出一只焦黑的母猫形象,和蔼地对蒋小苗说到:“小姑娘,我刚刚被雷劈死了,我的孩子还小,你能帮我收养他吗?”
头一次看见这样的可怕形象,对方还要自己收养妖兽孩子,蒋小苗才不干呢,她笑得很僵硬,对母兽的鬼魂说到:“这位大姐,不行呀,我也是个小孩,家里还很穷,养不起你家孩子。我最多帮忙,帮你把孩子带到闹市去,你的孩子这么可爱,一定会有人愿意收养的。”
藻灵宝宝听到蒋小苗这么说忍不住想笑出来,他和蒋小苗相处了几天,早就知道她是个什么样的人,跟着这个精明的小丫头,小猫崽才不会吃亏呢,不过要让蒋小苗好好带大这只小猫崽就要充分利用她的同情心了。
藻灵宝宝想到这里利用母猫的尸身做了一个小把戏,焦黑的母猫尸体突然动了动,幻化出来的母猫变成了一只满脸流泪的花狸猫,她哀求到:“我活了一千多年才生了这么一个孩子,我死了不要紧,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活下去。它虽然没有任何法力,但是他是一只妖兽就难免会有人打他的主意,我不要他修行,只求他将来不会被坏人把皮扒下来做衣服,拿他的血肉做丹药。求求你了,小姑娘,你可怜可怜我这个马上就要消失的母亲吧。”
蒋小苗听到母猫这样说,顿时就流下了眼泪,她能真切地感受到母猫真诚的母爱。她头脑一热,把小猫崽捡起来,托在手心,对着母猫的幻象说到:“你的孩子我带走了,我不能保证给他什么,但是我能答应,我有饭吃,他也会有,我不会拿他换任何东西。我会真心带大他,不过我作为凡人也不保证让他成为修真的妖兽。”
藻灵宝宝听到蒋小苗的许诺已经是很满意了,他赶紧让母猫的幻象在流着眼泪中消散,蒋小苗看着这一幕一直掉泪,摸着小猫崽的头,对他说到:“你赶紧多看两眼,这个世上最爱你的妈妈以后再也看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