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我们要的不多-《熬鹰航空业》
第(2/3)页
单说一根主轴,其实西南科工自己也能够生产,用起来也还算是可以接受,在共和国的军用航空发动机中,由于对寿命要求不高,主轴和整台发动机可以是同时报废。
就拿现在西南科工生产的涡扇10来说,一千多个小时之后,整台发动机就可以直接报废。
看起来涡扇10发动机比以前的涡喷7发动机寿命长了很多,但这比起国际主流的航空发动机寿命却是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和主流的民用航空发动机相比就更没有任何的可比性。
简单的拿国外主流的商用航空发动机cfm56做对比,这时候会发现,一台cfm56发动机寿命可以打破万小时记录。
这种上万小时的寿命和现在西南科工生产的涡扇10发动机一千多小时寿命相比,好像涡扇10发动机落后人家十倍有余。
究其原因固然有涡扇10发动机本身是军用发动机,为了高性能、造价等方面考虑,正常使用寿命的确要比民用发动机低。
但这种影响并不大,真正把共和国发动机和西方航空发动机寿命拉开的是西方航空发动机在制造中一方面是不惜血本,使用很多的高端材料、复杂的处理工艺。
另一方面在于国外人家的发动机设计思想和共和国不一样,特别是民用航空发动机中,国外的发动机采用单元体设计。
整个航空发动被设计成十多个单元体,每一个单元体都是一个可以快速更换的整体,且整个单元体中所有的部件都设计成相同的使用寿命。
只要时间到了,马上就要把这个单元体换掉,然后整台发动机又能继续工作,由于每一个单元体之间的使用寿命不同,为了an充分榨干发动机的油水,就需要想各种办法。
一款发动机中各个单元体的不同寿命差距很大。比如a单元体寿命是两千个小时,但其它的单元体b、c、d寿命是三千、三千五、四千各不相同。
要想充分用完所有单选体的寿命,这就只能把寿命到了的a单元体换成新的,然后继续投入使用。用上一断时间之后b单元体的寿命又到了,但这和时候再一看,a、c、d单元体的寿命都还没有到,没办法只能继续换掉b单元体继续投入使用。
如此循环往复,一直可以使用下去。直到整台发动机个单元体刚巧就在一个比较合适的时间点寿命都要到了,然后整台发动机就可以说报废了。
这个比较合适的时间点就是十多个单选体寿命的公倍数,这个公倍数就是最经济的使用寿命。
这样不断换单选体换出来的发动机自然是寿命很长了,真正算起来发动机在整个寿命周期中,最开始的单元体早就在时间的消磨中报废了。
一款发动机中,最长的单元体寿命也不过就是三四千个小时而已,最后发动机使用至报废,早就物是人非。
说这是一台发动机,实际上除了发动机整机出厂编号以外,百分之九十都不再是出厂时的原装货。所以,在这里要说西方的航空发动机都是虚假的长寿。
一切都是采用单元体设计之后在作怪,杨辉承认西方的工业技术发达,制造的工业产品要比共和国这个后来者制造的产品好、寿命长,但这并不是如同江湖上吹的那样。
简单的用双方发动机最后报废的时间来比,然后粗暴的得出结论:“哎呀,你看看,人家西方工业就是牛逼,发动机寿命是共和国发动机寿命的十倍。”
这是由双发航空发动机寿命控制方法不同,再加上实际工业差距一起作用后的结果。
到这里就有人要问:那为什么共和国不使用西方航空发动机寿命控制标准来计算?
这又得要面对现实。西方国家人家之所以用这种方法,那是因为他们要设计民用航空发动机,竞争大,需要把自己的航空发动机的寿命做的更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