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教皇帝使用望远镜-《盛唐不遗憾》


    第(2/3)页

    颜如玉和草儿都是胆小的女子,听了李安的告诫,吓的连连点头,并保证自己不会随便将望远镜拿出去,最多就在府邸的三层小楼上,看看府邸外面的风景。

    几日后的早朝,李安让赵六带领一批男仆,将一车的望远镜运往大明宫方向,这一次上朝,他的最大目标,就是将望远镜献给大唐朝廷,从而为大唐朝廷的军事和天文服务。

    在大明宫宫门外,李安照例让赵六和众男仆留下,以等待皇帝招见的时候,再将望远镜运进去,不过,当他下令之后,一名小太监走了过来,恭敬道:“陛下有旨,以后李侍郎但凡有好东西献给朝廷,不必等在宫门外,直接到宣政殿外候着就可以了。”

    李安闻言愣了一下,随即微微一笑,伸手一挥,带领一车望远镜前往宣政殿外,并让赵六等人留下来。

    “李侍郎,这一次又有什么好东西要献给陛下?”

    “上两次是黑火药和活字印刷术,这一次肯定又是让我等震惊的好东西吧!”

    “李侍郎,能不能先透露一下,让我等有个心理准备。”

    几名官职比李安略低的大臣,靠了过来,向李安打探情况。

    李安抿了抿嘴,并没有回答,对于比自己官职低的大臣,他没有必要有问必答,保持一点官威还是很有必要的。

    “李侍郎,这整整一车,到底是什么好东西,就不能透露一点?”

    一名官职比李安要高的老臣,走路都有些颤颤巍巍了,却改不了好奇的毛病。

    对于这种德高望重的老臣,李安自然不好太过无理,于是开口说道:“千里眼。”

    “千里眼?”

    这名老臣和众多大臣,顿时全都很诧异,李安说了千里眼三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千里眼岂不是能看到千里之外的东西,可世间怎么会有如此东西?

    几名大臣还想继续问,不过,李安比较年轻,走路的度比较快,三两步就把他们全部给甩开了。

    李隆基这一次比较积极,来的比较早,也许是杨玉环身子不方便,所以,早来了一次。

    上朝之后,群臣先是将春耕的各种进展情况,一一进行了汇报,毕竟,现在是春耕事情,任何事情都没有春耕重要,而今年的春耕进行的比往年都要顺利。

    李安则是最大的功臣,先李安明了黑火药,让铁矿的开采度极大的增加了,从而让生铁价格下降不少,铁质农具的价格,自然也跟着下降,这样,很多以前买不起农具的百姓,都用上了农具,种地的效率自然大大的加强了。

    另外,李安还改进了水车,这样灌溉农田就省事不少,这两样加起来,让今年的春耕比往年顺利很多,预计可以提前三天结束春耕,从而让百姓可以腾出手来参加朝廷的徭役。

    春耕的进展顺利,让李隆基大为高兴,并将具体负责春耕的大臣,全都夸奖了一遍,当然,也没有忘记李安的功劳,在最后,将李安单独拉出来表扬了一番。

    国子监的官员也趁机出列,将李安所献拼音的好处一一罗列出来,并表示活字印刷术可以很快推广。

    好好的早朝,成了表扬自己的大会,这让李安有些怪不好意思的,但这些都是事实,若是没有自己的贡献,大唐哪会取得如今的成绩。

    “大家,李侍郎拉了一车的东西进宫。”

    就在群臣讨论活字印刷术和拼音的时候,一名小太监,将李安运来一车东西的事情,告诉李隆基。

    “李侍郎,你又捣鼓出什么好东西,还满满的一车?”

    李隆基也不等李安主动献出了,直接开口询问。

    “陛下,是微臣前些日子研的望远镜,也可以叫千里眼,可以看清百里,甚至千里外的东西。”

    李安一字一句,冷静的汇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