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惊雷起,战与和-《南岳记》


    第(3/3)页

    天武十六年,冯昭然退藩军于西北蛮荒五十里;

    天武十八年,因冯昭然大军压境三百余里,距藩国都城不足三十里,令藩国俯首称臣,割地赔款;

    天武十八年秋,冯昭然率军转战蛮羌;

    天武二十年,冯昭然大败蛮羌,蛮羌屈辱求和;

    天武二十年,年仅三十八的冯昭然成为了天灵朝历史上最年轻的国柱。

    如今四年过去了,藩军再次举兵来犯,可国柱竟会求和?

    这还是当初那个威风凛凛,大杀四方的冯昭然吗?

    沉玄阁阁主赵云凉与青龙两人面面相觑,似乎是不相信冯昭然的说法。

    就连站在国柱冯昭然身后的兵刑工三部尚书都是一脸迷茫的看着他。

    “能说说为什么吗?”最终还是老辣的宰相王成将场中所有人的疑惑问了出来。

    “十五日之内,藩军不退,我必亲征!”国柱冯昭然的声音十分洪亮,霸气十足的话语中透露着无比的自信。

    国柱冯昭然像是笃定在十五日之内,藩军定会退兵一般。

    老宰相王成看着自信满满的冯昭然,想当初他看中的就是小家伙的这股子自信,一切尽在掌握,在后来的十年时间里,王成知道自己没看错人,这个年轻自信的小家伙给天灵朝带来了西北与西南部的安稳。

    不过四年后的今天,藩军来犯,这个小家伙又能带给自己怎样的惊喜呢?

    老宰相王成面带微笑的看着国柱冯昭然,心中升起无限希冀。

    一众文武百官站在午门外,听着国柱冯昭然的霸气言辞,有心中想着看笑话的,也有对国柱这股子霸道所感染的,不过更多的却是疑虑。

    就在众人各怀心思时,五更天的鼓声想响起。

    午门大开。

    叽叽喳喳的文武百官瞬间安静下来,纷纷按照顺序排成行,四列站好。

    老宰相王成向前大踏步而出,径直朝着午门而去。

    国柱冯昭然与帝师赵太傅紧随其后,并排而行。

    身后跟着六部尚书,国柱派与太傅党的主要成员。

    而在六部尚书之后,便是沉玄阁的阁主与青龙,两人官职不算高,但是权利却堪比六部。

    至于后面排成四列随着大流缓缓而行的文武百官们,则是毕恭毕敬的,一言不发。

    穿过午门,走过东门,便来到明正殿,也就是文武百官早朝议事的大殿。

    老宰相看着那早已敞开大门的明正殿,稍作停驻,整理了一番官服,然后迈步拾阶而上。

    国柱与帝师紧随其后……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