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人气可用!-《文艺圈枭雄》


    第(2/3)页

    于鼐声好不容易搞到了一张刊载有调查表的华夏青年报,对着七个单项奖提名作品名单他研究了半天,发现这名单上自己至少有三分之二的作品是没有看过的。

    他就跑到了市图书馆去,把名单上的那些不曾看过的作品都找了出来,大略地翻看了一下。

    “这写的什么呀,这都能被提名鲁奖候选作品。简直不可思议!”

    “写得不怎么好,看不下去。”

    “这篇还不错,有点意思。”

    “真的是一篇佳作,看来。好的作品也是有不少是被埋没了的,我以前竟然都没有留意到。”

    于鼐声花了一个下午把所有的提名作品都翻看了一遍。

    最后,他才将自己心目中的七个单项的所有应获奖的作品名字郑重其事地写到了报纸上的表格上。

    填好后,这个表格是要剪下来寄回报社去的。

    于鼐声填到散文单项的时候,晃了晃脑袋,他有些纠结。纠结的是,该不该把“肖飞”这个名字写到第一个。

    “肖飞的散文写得清新不俗意象巧妙,读来赏心悦目,可是,把他排在第一位真的好吗?”

    于鼐声纠结着。

    最后,他咬了咬牙,自语道:“我认真比较了一下,肖飞的散文就是比那些散文大家写得品格高了那么一筹,他就是我心目中的今次鲁奖散文奖第一名,就这么定了吧。”

    他刷刷几笔,将肖飞的散文集子《阳光晒旧了那些老时光》写了下来。

    填完所有的表格,于鼐声将这表格从报纸上剪下来,装到了准备好的信封里,他从图书馆出来,就将信封投放到了图书馆门口的邮筒之中。

    做完这一切,他才松了口气。

    其实,在国内,像于鼐声这样的文学青年,有很多都踊跃参加了华夏青年报这次的读者评选鲁奖作品的活动中去。

    他们都像于鼐声那样,认为华夏青年报玩这么一出有助于打破一帮子老朽的评委把持国内文学大奖评选的目下格局。

    他们强烈地希望,文学大奖最终能够由全国读者来共同评选出来,这样,他们会得到一个更公平的机会。

    除了以上这类人,积极参加活动的还有众多跟文学交集极少的普通读者,他们参加这个读者互动评选,纯粹是为了好玩或者是冲着那个现金抽奖去的。

    这些人在做出自己的选择时,正如肖飞所说,大多都是看着哪个作家熟悉,哪个作品名比较顺眼。就选哪个。

    而肖飞这个名字很显然,绝大多数的经常看报纸的读者都是很熟悉的,人们都熟知他的事迹,对他的作品也算是耳熟能详。

    于是。肖飞就占了极大的便宜。

    这部分人几乎在选择鲁奖散文奖获奖作品时,都将肖飞的集子《阳光晒旧了那些老时光》给选了出来,并几乎毫无例外地将其放到了最前面。

    华夏青年报这个评选活动进行到第一周结束,报社已经收到了八千多封活动来信。

    孟曦东带人先行做了统计。

    他这也是为了做后续的系列新闻。

    可以说,孟曦东怎么都没想到。竟然会有如此多的读者参加这项读者评选鲁奖的活动。

    这说明,活动是极其成功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