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今晚最亮的一颗星-《文艺圈枭雄》


    第(2/3)页

    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肖飞的吟诵刚刚出口头几句,就引得台下起了一阵轻微的骚动。

    “是传统的吟咏诵读的展读方式,很标准的吟咏诵读,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这样朗诵诗歌了。”有人一口叫出了肖飞朗诵诗歌方式的名号。

    “他在朗诵的时候,还在进行着演绎,他的表情全神贯注,他的心灵像是已经完全沉浸到了这首诗的意境里。”

    “是啊,就好像,他就在1997年6月30日午夜钟声敲响前的一分钟的香港金紫荆广场上漫步一样。”

    “这孩子。看来对传统文化还是有一定钻研的。”北大中国语言文学系的系主任曹子正点头如是说道。

    坐在曹子正旁边的正是历史系的系主任吕泽林,听得曹子正如是说,吕泽林笑嘻嘻轻声道:“子正兄,现在后悔了吧?”

    曹子正面无表情地眼睛直视着前方。说:“看他后面什么样的表现吧,吟诵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这里头学问大着呢!他现在表现出来的,只能说是吟诵的皮毛,还加入了不少舞台表演的成份,从这点来看。就可知,他是个不甘寂寞的人,是个哗众取宠的人。他要真能用原汁原味的传统吟诵方式将《最后一分钟》这首诗演绎出来,那我才彻底服了他。现在,还差得远!”

    曹子正毫不客气地指摘出了肖飞的错误。

    吕泽林则轻轻地摇头,很不以为然。他觉得,曹子正此人显得太迂腐了,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只是单纯地传承古文化,那这样的古代文化传承如何能在现代社会流行起来呢?

    而一直在提心吊胆着的林南无听得肖飞开始吟诵,表现一如彩排的时候那样出色,他才彻底松了口气。

    林南无心想,看来,肖飞这孩子长了一颗大心脏。

    面对着这么多人。

    尤其是面对着台下的国家领导人,能不怯场,能表现得如此从容,那实在是很不容易的。

    一个乡下长大的孩子,第一次登上这么大个舞台,能有如此表现,实在是让人为之赞叹不已啊!

    坐在前排中间的首长在肖飞吟诵出声的时候,也是微微点头。

    首长还不忘跟身边的人小声科普:“肖飞现在表演的这个诗朗诵,其实是华夏传承几千年的古代读书方式,名叫吟咏诵读,古代人读书诵书都是用的这种诵读方式,这方式有这么几个特点……”

    首长的博学那不是盖的,虽然公务繁忙,但他酷爱读书,在很多方面具有相当深入的研究。

    就如这个吟咏诵读,主要有四个特点。

    其一,在吟诵的时候,平声拖长仄声短骤,平声低缓,仄声高亢。这跟一般的现代朗诵还是有相当大的差别的。

    其二,讲求破读。嗯,所谓破读,其实就是有些字音在某些语境之下读音跟现代流行的读音是不一样的。

    汉语是音形义紧密结合的产物,读音不同。同一个字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其三,吟咏诵读讲求叶(xie)音,也就是为了音律和谐押韵之美,有些字的读音要有所权变。

    其四,还是平仄方面的问题。读音的平仄一定要读准,平是平声,上去入则是仄声,如果平仄没有在吟诵中读出来,则不但音律之美会被破坏,而且声音变了之后,意思有时也会变,没准诗歌文章的整个意境都被改变了。

    当然,吟诵的学问远不止以上这些。

    舞台上。

    肖飞沉浸了全部的身心,在朗诵着《最后一分钟》这首诗。

    如果说。他在吟诵这诗的第一节的时候,语气还是比较舒缓的话,吟诵到了第二节,则语调又是一变。

    吟诵的气势起来了。

    激情洋溢,如暴风疾雨,如烟火在夜空迅猛绽放璀璨。

    他将这首诗的意境这首诗的情感这首诗的激情这首诗的欢欣鼓舞用吟诵的方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