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鬼子”进村-《1792权耀不列颠》
第(1/3)页
伯特凑到林梓涵的耳朵边低声说道:“长官,我觉得我们没有必要和这个女人浪费时间,抓紧时间赶往伦敦才是最好的办法。”伯特有些不屑地瞟了瞟酒馆老板娘,他认为这女人口中的交易就是用自己的身体当砝码,不过玩多了伦敦歌剧院女演员的伯特,还真看不上人到中年的老板娘。至于她知道在哪征兵,别开玩笑了,一个开酒馆的老女人能知道什么?
林梓涵摆了摆手,示意伯特别说话,然后对那个女人说道:“如果夫人你说的是真的,我想我可以考虑你的请求。”林梓涵也是抱着试试的心态,反正左右不过是几分钟的时间,就算是这女人在拖延时间,也损失不了什么。
酒馆的女老板连忙点头道:“长官,我们镇子本来有一家水力纺织厂,生意很是兴隆,最多的时候雇佣了超过三百的纺织工人。不过一个星期前,这家纺织工厂失了火,大部分设备都被烧掉了,工厂主迫不得已只好将那些纺织工人给辞退了。那些工人原来都是附近失去土地的佃农,现在纺织厂迟迟无法开工,他们的生计完全没有着落,长官你完全可以将他们都征召入伍。”这个纺织厂离小镇不远,她也是听一个客人喝酒的时候闲聊,才知道的。
为了维护大地主大贵族的利益,十八世纪英国议会首先发起了圈地运动,在短短的几十年之内就签署了大量的圈地法令,很多小自耕农和佃农都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这些没有了生产资料的农民,只好前往城镇寻找一份工作,来养活家人。客观地来说,这些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失地农民,恰恰为英国的工业腾飞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如果没有圈地运动,那些城镇的工厂主们就要为工人的来源而发愁了,所以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不能一味地盯着其中的一面不放。
酒馆女老板的消息让林梓涵心情顿时好了起来,这些纺织工人可是有整整三百多人呀,而且目前还处于全体失业的状态中,他完全有足够的理由和合乎法律的程序,从这些人中补足兵额。如果那些工人不愿意参军,他就用他们是无业游民的理由,采取强制手段。
林梓涵拍了拍伯特的肩膀,说道:“伯特中尉,你带着你的人看着酒馆里的人,尤其是酒馆老板娘的情夫,千万别让他给跑了,知道吗?”
伯特心里有一百个不愿意呆在这里干这种看守的活,便哭丧着脸说道:“长官,你看能不能让巴奈特来,我和你一起去抓那些该死的纺织工人,行不行?”要是巴奈特知道这个家伙转眼就把自己给卖了,估计会气得跳脚。
林梓涵整了整腰间的佩剑,斜着眼看着伯特:“你是在质疑我的命令吗,伯特少尉?”碰上了林梓涵的那带着一丝戏谑的眼神,伯特这个身高近一米八五的大块头竟然很没节操地抖了一下,数次被暴打的经历已经给可怜的伯特留下了心理阴影,自己的这位长官,可是什么阴招都使得出来,他的小弟弟到现在还疼着呢。交代好了伯特之后,林梓涵便带着巴奈特和剩下的十名水兵,在酒馆女老板的带领之下,前往那个设在河边的水力纺织厂。
酒馆老板娘口中的水力纺织厂很好辨认,就在温特森小镇西南方向的一条河流边上,工厂附近不规则地围绕着大量低矮的小房子,看起来如同一个小村镇一般。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工厂这种工业社会的典型代表,一般都会首先出现在较大的城镇里,因为那里有市场、劳动力和资本都比较集中。可事实上,最早的工厂都是出现在人烟稀少的乡村地区,甚至是荒原上。因为在工业革命最开始之初,蒸汽机除了作为矿山的抽水动力外,并不适合用来作为工厂的生产动力,一般棉纺、钢铁工厂都是使用较为可靠的水力作为动力。
所以这些工厂在选址的时候,优先考虑的附近水力充沛的河流,而不是在城镇这种基础设施完善的地方。这些工厂一旦建成之后,依附于工厂的工人便将自己简陋寒酸的小房子建在工厂附近,由此形成了一个个以工厂为中心的小村镇。而那些工厂主们,便是这些小村镇里当之无愧的“太上皇”,甚至身兼治安法官的工厂主甚至还拥有对工人的司法裁判权。
第(1/3)页